第四十七章 以诗为名2(2 / 2)
这低头,林岚风才现,炎子明不知何时已将他的手肘搁在了他身边的白玉石桌上,身子斜斜地倚在白玉石桌边,还翘起了二郎腿,摆出了副吊儿郎当的姿势,偏偏炎子明面上表情派平静,双狭长的丹凤眼中却又带着几分认真的神色。
看着如此玩世不恭的炎子明,林岚风到也没有说什么,只抿了抿唇,朝炎子明露出个温和的浅笑,然后继续用他那轻缓温和的声音,说了下去:“说来也巧,在三弟出生后不久,在下曾偶然听见家父对着初生的三弟念念有词,在下当时年纪尚幼,只隐约觉得家父口中所念的,似是诗词。
并且,因当时家父只是口头念诵,因此在下并未听清诗词内容。后来,在家父的书桌上,在下见到了誊写在宣旨上的长诗。在下细细阅览之后,才觉那长诗,正是此前父亲对着三弟念诵过的那诗词。
因那长诗并无提名,亦无提诗之人,在下当年时好奇,便翻遍了家中所有古诗集,最终却惊奇地现,家中百余本诗集中,竟都翻阅不出那没有提名的长诗。不但翻阅不到其出处,连著作人都翻阅不到。”
话至此,林岚风暂停了话音,与炎子明深深地对视眼后,林岚风才缓缓地低声念道:“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声音轻缓,句顿地念完这长诗后,林岚风微微垂了眼帘,似在回味这长诗中所描述的那义气凌云与豪气万千。
“诗,到是好诗……”在林岚风沉默的时候,坐在白玉石桌边,手肘搁在了他身边的白玉石桌上,身子斜斜地倚在白玉石桌边,翘着二郎腿,摆出副吊儿郎当的姿态的炎子明如此由衷地赞了句。然,话音转间,便听见炎子明如此语调意味不明地问道:“但是这与我们那位师傅有什么关系?”
被炎子明打断了回忆的思绪,林岚风也不恼,只回以炎子明个微微浅笑,声音依旧轻缓温和:“公子莫急,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较为复杂,所以在下需要徐徐道来。”
不得不说,对于林岚风这句轻飘飘的“徐徐道来”,炎子明是很不满的,但是……
介于是他自己先问的林岚风为什么会相信林萧阳,而林岚风现在……似乎就是在将原因从头开始地解释给他听,所以……
对于林岚风的拖拖拉拉,炎子明忍了!
那方,在对炎子明说完他需要“徐徐道来”后,林岚风也未去管炎子明是否愿意听他“徐徐道来”,林岚风就已经自顾自地将话继续说了下去:“在下虽不得父亲看重,但是最初教在下习字的先生,却正是在下的父亲。可以说,在下当年虽因年幼,识得的字不多,却最是清楚家父的字迹了。
家父的字迹苍劲有力,如游龙走凤,但是那誊写在宣旨上的长诗,字迹虽同样游龙走凤,却不带半分苍劲力道,到是有股刚柔并济之意味。
因此,尽管当年在下尚且年幼,但在下初见这诗时,眼就认出了写下这诗的字迹并非出自家父之手。
除却曾听家父口诵过次外,在下此前,并未从它处见过或听过这长诗,是以很是好奇,这样诗,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
于是,当年在下誊抄了这长诗,拿去学堂问了夫子,但是所有的夫子都说从未听闻有哪位诗人创作过这样长诗。
数位夫子不约而同地矢口否认,于是在下更加好奇了,更加想要知道这长诗的出处。可是,当年在下翻遍了家中所有的古诗集,甚至将市面上贩卖的诗集都翻了个遍,却始终找不到这诗的出处以及著作人。”
话音停,林岚风目不转睛地看着炎子明,字句,极其认真地问炎子明:“公子,若是你,你待如何?”
这方,翘着二郎腿坐在白玉石桌边的炎子明闻此问,沉默了瞬,而后字句清晰地回答道:“问这诗的拥有者,也就是你的父亲。”
既然自己找不到答案,就去问最初拥有这诗的人,这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
而那方,对于炎子明给出的答案,林岚风不但没有否认,还十分认真地点了点头,声音虽依旧轻缓温和,却带着无与伦比的认真:“是的,在下最后去请教了在下的父亲。而当年,在下的父亲,是这样告诉在下的——
这诗,是当初来家中的位客人留下的。而那位客人,便是那位在家母怀上三弟后不久,突然到访林家,并让家父临时更改了行程的神秘客人。
并且,在下从家父口中得知,当年,那位客人在随家父进入书房后,并未先言其他,而是率先誊写了这长诗。而后,那位客人指着这诗中的‘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二句,为三弟取了‘萧阳’之名。
而当年,在下因时好奇,曾追问家父,那位神秘客人的身份,但是家父并未告知,不过这到是在在下的意料之中的。
当年,家父只说那位客人是位无比尊贵的贵客,若在下日后有缘遇见那位贵客,定要以礼待之,切不可有半分不敬之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