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 第52章 第五十二章

第52章 第五十二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管是凤元宫的一日游, 还是皇位的体验,都只是一家人话赶话的开玩笑而已。

正如皇后所言, 那些都是皇权的象征, 他们肯定不能真那么干,当然,也没人敢起这种要掉脑袋的心思。

也因正宁帝与皇后在成为大安最尊贵的夫妻后, 最先感受到的是这个身份,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与威胁。

毕竟有何殊在一旁引导, 让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知道若不能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等待他们一家的下场势必会很凄惨, 才让他们对皇权的概念,并不像其他帝王般执着。

所以两人才能毫无忌讳的拿皇位与凤元宫开玩笑, 没有什么皇权不可侵犯的想法, 毕竟是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 先拿女儿充太子在前。

不过玩笑归玩笑,赚钱的计划肯定需要认真对待, 重新规划各宫室的职能, 以及改建宫室, 都是需要做很多繁琐工作。

前朝与京中因即将开始的大考, 人心浮动,各种猜测这次将会有哪些才子能有机会成为魁首。

皇宫则在忙着进行改建工程, 基本上是以御花园为界,隔出西南方向的偏僻宫室, 甚至连御花园都隔出一部分。

为了确保皇家疗养院建立起来后, 不会给后宫这边留下安全隐患, 隔离墙需要建得又高又厚实, 墙上还需做一些防攀爬的设计。

随着大安建国两百多年,历代帝王陆续增建的宫殿,已将皇宫中的宫室规模扩充得十分庞大,如今后宫闲置宫室占一大半。

与先帝,甚至是之前那历朝历代的皇帝相比,正宁帝的后宫人数都算是比较少者。

也就何殊觉得多,可是这就是封建王朝的普世价值观,她可以从自身起做出改变,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宁帝的某些想法,但是想要彻底改变并不现实。

可以预见的是,等到她这老父亲驾崩后,她肯定连剩下的那些宫室都用不上。

在这种情况下,何殊虽是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要将皇宫里的那些建得豪华大气,雕梁画栋精致漂亮的宫室利用起来,但是事后想想,仍然觉得这个计划可行。

毕竟在何殊眼中,那些都是可以代表大安顶尖建筑文化的杰出作品,哪怕她并不是研究建筑学的,也很珍惜这种文化瑰宝,不希望看到那些宫室因年久失修而毁坏。

可是这些建筑只要没了人气,几十年过去,势必会出现不可立逆的衰败,即便花大价钱维护,也无济于事。

若能按照她的计划,将那些宫室都利用起来,不仅可以解决那些宫内侍的工作问题,赚的钱也能投入到建筑的保养与维护上,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最重要的是,何殊还想在大安的医疗健康方面做些大动作,大安现有的大夫人数人少,而且医术水平良莠不齐。

可是想要改善当下的状况,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打基础。

在何殊的规划中,皇家疗养院不仅会对外开放,还将肩负着培养更多高水平大夫的职能。

时下有手艺的人,都讲究一个法不轻传,也就是敝帚自珍。

何殊就算是太子,也不可能强令大家都要将自家的独门绝技给公开,只能通过一些措施鼓励大家主动生出这方面的意识。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朝廷拿出应有的态度,给那些愿意贡献出看家本领的人一些保障,比他们一直守着自家秘术更有利的保障。

在这个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时代,士农工商不可能并重,这种规则自有其存在的一定历史与现实因素,何殊也要考虑现实情况,不可能随心所欲的去宣扬什么平等。

但是尽量做些改善与调整,还是可以的,只是到底要怎么做,何殊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措施,不过她已决定从医疗这个行业开始进行一些试验。

皇宫闹出的大动静,朝中大臣当然也曾听说,可是不管是改建宫室,还是修那造价不菲的隔墙,都是宫里与东宫出钱,没花户部一文。

就算有人想要质疑几句,但是考虑到皇上能用这

个理由直接堵上他们的嘴,只得选择沉默,不去自讨没趣。

只有宗室中有些辈分高的王爷对这件事不满,想找正宁帝论论理,却听到正宁帝哭穷,说起宫中无力承担那些闲置宫室的维护与巡逻管理等费用,顿时无言以对。

正宁帝登基时,国库空虚,刚当上皇帝的正宁帝差点急病时,这些自家富得流油的宗室王公们,不仅没有一人帮忙,还在一旁煽风点火。

等到正宁帝在何殊的帮助下,熬过最穷困的那段艰难日子,靠着各种产业赚钱后,那些钱都花在何处,也都有帐可查。

近两年甚至还都直接公开在邸报上,所以宫里虽然赚得多,实际上并不宽裕的事,可谓是人尽皆知。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魄力敢大包大揽的说自己能帮忙承担那些支出的人,谁都没资格对正宁帝说什么。

也正因此,宫中大兴土木的事,并没有在朝堂上泛起什么水花,连最喜欢给皇上纠错的御史,都摆出无视的态度。

倒是京中那些前来参考的生员们对此议论纷纷,因为他们不太明白这种状况。

在他们读的一些史书传记中,经常会出现皇上耗费巨资修建宫殿或别院等建筑,从而引起朝臣们的反对,被一些敢于忠勇直谏的大臣指出来的事件。

作为一省解元,何昌逸与沈卓在进京后,都曾相继收到各种请柬,有一些文坛大佬出面组织的聚会,也有生员们私下组织的聚会。

两人都不是清高孤傲的性格,也都懂得一些人情世故,虽以需要复习为名拒绝大半,但也有挑选的接受了一些邀约。

因两人相邻而居,便经常一起出入。

对于宫中在大兴土木的事,沈卓与何昌逸也都有所而闻,毕竟那动静很大,工部还因此而将招募各种工匠的考核提前。

沈卓的表姐夫陈秀杰恰逢其会,已成功入职工部,成为木工司的一名匠作吏,不仅可以按月领固定的月俸,还能根据接到的活领额外的奖金。

只是陈秀杰是民间木匠传承出身,基本功过关,却对宫廷皇家建筑的一些讲究与要求一无所知,目前尚处培训中。

在这场聚会中听到某些生员自以为是的抨击,沈卓有些不赞成,被人怂恿着发表看法,他直言道。

“在下认为,我等初入京中,对宫中大兴土木一事并不了解,实在不好妄作评判,朝堂上的诸公们既然对此没有异义,京中百姓对此也无非议,想来圣上此举,自有其道理。”

怂恿沈卓发表意见的赵姓生员对此颇为不满,“沈兄怎可如此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判断,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宫室,耽于享受,历来都是帝王大忌。”

何昌逸听到这话,也觉得有些不入耳,修建一下宫室,怎么就上升到耽于享受了?

早年出于私心避讳,他没太关注朝政动向,在合城那种山高皇帝远,消息不灵通的地界,本来也就很少得知京中消息。

直到他下定决心要继续参加科举出仕,考取举人后,可以在府学中看到先帝晚年,以及他皇叔登基后的邸报,才知道朝廷这些年的一些发展历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