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这不就来了(1 / 2)
这一世,他决心不再错过。
来到昌平区,到处都是破旧景象。
街头巷尾都有摆地摊的,这让他感到亲切。
因为十几年后,不仅地摊,就连将炉子摆到外面的烧烤店都会受到处罚。
他来到一个烤肠摊,点了两根外表烤得焦黄的淀粉肠。
“喂,小伙子,别急着走,我还没找你零钱呢!”
“找零钱?”
冯成轩一时忘了,现在烤肠只卖一块钱一根,两根不到五块的时候!
经过一个巷子口的理发店,几个小姑娘媚笑着向冯成轩招手:“老板,洗头吗?”
冯成轩礼貌微笑,然后低头继续走。
在这方面,冯成轩有点洁癖。
不是因为处女情结,而是他不喜欢参与那些不干净的生意。
满大街的电线杆上挂满了售房和出租的小广告,因此冯成轩轻松获得了一大堆电话号码。
他前世从事销售工作,与房主打电话沟通对他来说非常容易。
他不是盲目购房,而是要在众多房源中筛选。
首先被筛选掉的是老年人。
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赚老人的钱。
而是因为老年人通常较为固执。
万一他前脚花了五万块买下老人的房子,然后几个月后房子拆迁后升值到了二十万,有些老人可能会真的与他为难。
“你说你有购房合同?“
“不好意思,合同通常是用来规范那些有道德的人的行为的。“
“那如果我没有道德呢?“
所以,冯成轩需要提前规避这些麻烦。
在与房主沟通时,他不仅关心房子本身,还积极获取各种信息。
比如房主的年龄、是否在蓉城拥有其他房产,以及是否在蓉城居住。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防骗意识还不那么强烈,当然,骗子也相对较少。
所以,冯成轩只用了几句话就获取了他最关心的信息。
最终,在众多房源中,他找到了两位愿意出售的卖家,分别是嘉园小区的刘先生和天福小区的王先生。
刘先生在蓉城拥有三处房产,而王先生则身在国外,把房子委托给妹妹代为出售,价格谈得很灵活,越早卖出越好。
于是,冯成轩以每套四万五的价格非常顺利地购买了这两套房子。
然后,他分别与刘先生和王先生的妹妹预约了三天时间,前去办理过户手续。
刘先生好奇地问冯成轩:“年轻人,你这么年轻,为什么想在这个地方购房?这里的小区老旧,大多数居民都是老年人,想吃一顿好饭都很难。”
而冯成轩只是微笑着回答:“我购买这房不是为了自己住,而是为了我父母。我想把他们接到城市里来,但手头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只能在这里购房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好吧,其实买这种老小区也有其利弊,万一过段时间拆迁了呢?那你就赚大了。”
冯成轩趁机说:“哈哈,那真要是拆迁了,我们是赚了,那刘哥您不就亏了吗?”
“嗨,这小房子对我来说就是个摆设,十万八万的,我还是亏得起的。”
听到他这不以为意的语气,冯成轩就放心了,迅速办理了过户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