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章 肥皂和石灰(1 / 2)
下午的时候,俞娇把烧制好的石灰石都扒拉出来拿到房前空地上,在石板地上用铁锤把生石灰都敲打成粉末状。这次烧成的生石灰多,俞娇找了截粗大的竹子锯了两节竹筒,把生石灰留起了一半以备不时之需。
又锯了两个小竹筒,一个小竹筒装了一点生石灰。剩下的生石灰都放到木盆里加上冷水,很快生石灰遇水就开始沸腾,等反应结束又往另一个小竹筒装了一点熟石灰。
木盆里的石灰水沉淀到傍晚便很清澈了,俞娇又像之前一样把清澈的石灰水倒在上次用过的罐子里,再沉淀一下等明日就再做些肥皂。
第二日顾风出门前,俞娇让他给锯了五个两头通的竹筒,每个竹筒一巴掌的长度,竹筒直径和俞娇中指差不多。
顾风出门后俞娇就开始烧石灰水做肥皂,这次用了两斤桐油,做好的肥皂糊装了四个竹筒。竹筒底下垫块木板,肥皂糊就被固定在竹筒里。
新来的三户难民的草房在大家的帮助下两天都盖好了,据顾风说是用木头做的框架,屋顶和四周都是用草盖的。溪对面三人那家盖了四间,兄弟俩那家盖了三间。
朝廷对于难民也算是尽了力了,每户难民按人数给了地和银子。四人以下的每户一亩良地半亩宅地,四人以上的每户多给一亩良地。十四岁以上每人给二两银子,十四岁以下每人一两银子,并免去两年赋税。
这些银子自然是不够盖房的,而且在地还没收成之前还要买粮度日。所以目前只能先盖草房度过困难期。
对于这些难民来说这样已经很不错,至少有了落脚地,又给分了地分了银子,生活也算有了盼头。
“咱河西村的村民还是很团结的,像这样新加入的村民大家也尽自己的力帮他们。有些村子的人根本不管分过去的难民,能分到咱们村至少活下去是肯定行的。”顾风回来后叨叨的给俞娇讲个不停。
俞娇半夜醒了一次,迷迷糊糊的听到外面似乎在下雨,早上起床到门外一看果然是在下雨。雨不是很大,但是淋一会儿绝对会湿衣服的。
顾风正坐在长廊下削竹箭,俞娇走过去说他,“坐外面你也不嫌冷,削竹箭就到客厅里削,地可以扫,坐屋里暖和点。”
顾风嘿嘿一笑,“没事媳妇,我不冷。快去洗漱,早饭我熬了白粥,蒸了大头菜干。”
“好,你也还没吃吧?先去吃早饭。”俞娇轻笑,每次顾风只要比她先起床一定会做好早饭,每次换着花样做。
看着毫不停歇的雨,俞娇感叹,“幸好那三家草房子盖的快,不然这下着雨还不淋生病了。”
顾风已经听话的挪到客厅门内削竹箭,“谁说不是呢,草房子虽然简陋,但至少能遮风挡雨,也还算保暖。”
这雨一下就是两天,俞娇闲得人都要长毛。除了吃饭睡觉就看那本草药大全。到了第三天雨终于停了,虽然没有太阳,但好在不下雨可以出门了。
两人上午到八点多,看天色应该是不会下雨了这才出门去县城。
八方杂货铺的掌柜见到两人很是热情,顾风直接说有事详谈便被请到了后院。
俞娇笑眯脒的对掌柜说:“掌柜的,今日前来是想请掌柜向张老板转达一件事。”
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两块肥皂,两个竹筒,竹筒上塞着木塞。
掌柜应是有得了张文松的咐吩,客气的说:“顾夫人请说,不过东家如今在京城,传信过去来回骑马得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