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一部挑大梁的作品(2 / 2)
从技术层面讲,找个顶尖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生,照着分镜就能一一还原。但这是否意味着导演的角色毫无价值?
至少,这作品算是合格的。
然而,陈金发还是发现了几个穿帮镜头。比如开场便设定故事发生在1942年,王志纹审问女子时却提到了一种来自锡兰的香料。然而,锡兰改名为斯里兰卡是在1972年,这是一个明显的疏漏。
刘江河离开时,已是凌晨两点。陈金发无奈地洗漱一番,便沉沉入睡。
次日午后,陈金发酒足饭饱后再次来到剧组,这次他是来指导演技的。毕竟,他的名字赫然列在导演栏上。
恰好遇到王志纹和胡哥这对同乡在讨论剧情,确切地说,是王志纹在指导胡哥。王志纹认为胡哥的演绎有些许瑕疵,或者说是角色定位的问题——白小年究竟是不是同性恋?
剧本中,白小年多次被称作“兔爷”,其含义不言而喻。但在胡哥看来,白小年并非“兔爷”,或许因昆曲名伶的身份,与张一挺司令有着特殊的联系,但这关系多半是被迫的。
他顶多只是举止柔弱,因此在表演中,胡哥擅自添加了许多细节,试图在微妙之处展现人物的复杂与挣扎。
然而,如此深奥的演绎方式,或许冯远怔年轻十几岁能塑造出来,但现在的胡哥还无法驾驭,让他愈发迷茫,无所适从。
“王老师,您说我演得越来越差,可刘导为何从不喊咔?”
“陈总,您怎么看?”王志纹没有回答,反而把问题抛给了旁观的陈金发,似乎想试探这位导演的分量。
王志纹虽然待人客气,骨子里却骄傲得很,否则也不会因口香糖事件被媒体联手封杀。
陈金发:“你觉得白小年这个角色如何?”
胡哥向他竖起大拇指:“您改编的这个角色(不言而喻)~复杂而矛盾,极具挑战性!”
“我的意思不是这个。”陈金发摇头,解释道:“任何影视形象对剧本而言都是鲜活的人,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但为何有些演员在表演时会将其脸谱化?真的是力不从心吗?”
胡哥想了想,摇头道:“不是,我见过很多老艺术家也是这样表演的。”
“没错!”陈金发轻弹手指,解释:“有些影视角色本身就是配角或龙套,与其挣扎地抢主角的风头,不如脸谱化来得恰当。”
“您的意思是……”
“其实,只要你表演在及格线以上,刘导就不会喊咔,因为他没必要。”
胡哥闻言,脸上顿时失落,原来自己的努力在导演眼中不过是无力的挣扎,毫无价值。
王志纹安慰道:“失落什么?没有今天的积累,怎能进步?”
“你要明白,演戏是为了什么?”
三人正在休息棚谈笑风生,刘云也匆匆赶到剧组。她先环顾四周,看到陈金发时眼睛一亮,假装镇定,悄无声息地靠近:“聊什么呢?这么开心?陈总、王老师、胡哥!”
刘云不动声色地挤走胡哥,来到陈金发身边,笑容满面地与众人打招呼。然而,她的心思在两个魔都男人眼中如同掩耳盗铃,王志纹和胡哥相视一笑,默契地让出中心位置,这算是一次巧妙的助攻。
连这两人她都没能瞒过,又怎能瞒过陈金发呢?
即使主动送上门的女人,他也并非全都会接受,否则会累垮,更何况昨晚刘江河介绍时特别强调她是郑军的女友。
基于此,更不应下手。朋友之妻不可欺,她的魅力还没达到那个程度,根本不值得!
回顾刘云的演艺生涯,只能用“悲剧”来形容。开局握有王炸,早在2007年就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这样的荣誉即便放在十几年后的娱乐圈,也足以吹嘘一生。
然而,结果呢?她参与的作品不少,487部电视剧和电影,但凡有一部挑大梁的作品,或是收视率票房出众,或是口碑评价出色,也不至于越混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