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上学读书4(2 / 2)
巫太太便笑道:“姑娘这话说的,我不答应都不行了。”又叹道,“你们都是聪明孩子,叫你们读书,算不得有教无类,是以我昏昏使你昭昭。若是办不成事,姑娘莫失望。”
于鸾忙起身与干娘长揖到底,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
巫山长又着人从带来的众多节礼中挑出地瓜,地瓜撞在一个大红漆箱子里,沉沉的几十斤,都系着红绳。
巫明丽拣点过了,拿两个叫小厨房蒸熟切丁佐牛乳茶吃,再问她爹收成如何,她爹说:“不高。但是好在它不挑地方。种不得禾黍稷麦的地方,也能种这个,净增啊,好在这儿。难怪你说不该种在地里。”
巫明丽点头,叫存起来,预备今年千秋节作寿礼献上去。
又问拉拢过去的几个士子如何,又问巫小弟回信的诸事如何安排,家里都一一说了。
巫明丽和母亲要走了黄二丫,等她在巫家稍微休息一阵,学些谈吐礼数,再送来王府。
巫明丽的作坊,早已备下了屋舍,提前定下了农户和商人的棉、毛,只等招工。
等作坊传到京城,再布局,就晚了。她先手,把这一行的头一个占住,后面就是她说了算,这就是先发优势。
比起真正靠作坊为生,在商场厮杀的缺乏根基的人,皇家这个身份就是可以降维打击。
巫明丽拿出“帝后垂问积善积德”八个字,能压垮那些效仿江南作坊往死里压榨女工的东家。
最好是今年就能把作坊开起来,她正缺黄二丫这样被江南成熟作坊磨了几年,很知道如何架构作坊的熟工,可巧,巫小弟一时善良,就补上了。
巫明丽写信回去,让小弟再多搜罗些。要选心底好的熟练工,别看人家吃苦就同情着收来了。很多人苦尽甘来后想的不是让深陷苦海的同伴逃出生天,而是返过去变成欺负同伴的人,他们想着“我的苦不能白吃”“凭什么我苦得不能活命他们却生来享福”。她弟弟心眼儿少了些,万一选中这样的人救下来,叫她们主持作坊,不过是走黄二丫的老路。
巫太太记下了女儿的要求,回家后,让人重新收拾了一间屋子,预备好好培养黄二丫母女俩。
女儿准备开作坊的地方,巫太太知道,感觉一两个人看不住那么大的作坊,巫太太又从巫家的佃户和家仆的女儿中选人,又寻得两个姑娘做帮手,只等黄二丫到了,调养一阵,立刻送去太平里。
这期间,小鸾进宫,和皇后说好了书院一事。
皇后深知哥嫂从父母祖父母辈儿继承的溺爱孩子的一套短视,容易被小孩儿们骗不说,知道被骗了还帮着隐瞒,确实该隔绝他们,不叫打扰子孙们读书。
皇后满口答应,将起书院一事放在谕令里,由椒房殿总管亲自跑了一趟传话。
小鸾拉上皇后这面大旗,且有国公府一直以来要走读书清流之路的倾向,要办家里孩子们读书的事儿,阖府上下无人不服。
果然,正如巫明丽所料。第一次,小鸾说在外面做书院,国公府不太乐意,即便是让柳家娃儿们单独居于一处,柳国公夫妻仍然多有顾虑,唯恐孩子们在外面受委屈。
小鸾于是再提出“找我干娘和姐姐求了又求,方允我折中”,将国公府现在的“家塾”所在之西南角院隔出,交给巫家单辟一个柳家书院,国公府就都觉得比出去读书的好,那就这么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