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出刀5(2 / 2)
土地稍难些,因为土地不会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与人产生交集。
不过在淮北府清丈土地还算简单,此处多平原而少山地,用工部的测绘方法可以估算大多数区域的耕地面积。
估算不到的边边角角,便作为“合理”的“活动”空间。
巫明丽本也没打算将土地清丈到一分一厘都明白,她只打算清到“大概”,能大略给学田、官田分足量,给自耕农每家每户配上足额的田地,剩下的都可以商量。
江南若不是把人逼上绝路,那些肥嘟嘟的大户们多吃一点,多占一点,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然而人就是这样的,欲壑难填,得陇望蜀,别人都多吃多占,只有我不吃,三代之后这个“我”,也要沦为被吃的一方了。
可是他们是满足了,却使得其他人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可以生存的资源也越来越少,一旦年景不好,便是民意滔天。
这一次杀人清地,某种意义上来说,算给王朝续命,却只是妥协的续命。
占据九成田地的大户们,有死罪还不愿意献上家产的,死了,死后家产充公的充公,赔偿苦主的赔偿;像娄遇那样识时务的,还留了条小命;又有罪不至死的,保留了相当的家产;甚至还有聪明仁义的,早就捐出存粮,拨人听用,不仅全身而退,还得到了表彰嘉许与赏赐。
巫明丽明知道,这场洪灾过后,新崛起的家族还是会重复前人的老路,继续扩张势力吞并土地隐瞒人口与田亩,一代代重蹈覆辙……可她没有解决办法。
能续命一时就不错了,换了是上辈子,连续命都没续上呢。
十天时间当然不够把所有事都办完的,不过他们只打前哨,定个基调,确认淮北府的情况,就算完成了任务。
后面张孟达才是大部队,他们会继续推进后续工作,他们还带着从北方调拨的赈济粮,彻底将淮北堆成两淮的赈济中心。
巫明丽和李琚、许知府商议过后,决定留下叶通判协助许知府,其他人拔营,去往下一站淮中。
然而就在动身的前一天,按理应平安无事的赈济点发生了骚动。
虽很快就被平定安抚好了,但在淮北的条件里,能发生这样的事,就不对。
淮北受灾轻,要粮有粮,要人有人,信王亲自坐镇,许知府能干,不听话、包藏祸心的人都被清除出队伍。
简直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这样的地方都能出民乱,其他地方还要不要活命了?
许知府当时正在给信王一行筹备送行,听到底下来报说城西南丁九号赈济点灾民生变,打伤赈灾官,抢夺粮食,许知府两眼一黑。
再对上信王妃说不出什么情绪的表情和眼神,许知府脑海里飘过几个大字“吾命休矣”。
信王妃手上的人命可不止有王襄易和冯爽两个,王襄易、冯爽、娄遇等人的狗腿子打手、趁乱抢劫强奸纵火的流氓地痞,都被信王妃杀得干干净净。
官员她没杀过,可被软禁关押等着张学士来杀的,也不少啊。
天地良心,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敢说事必躬亲,也是力所能及到处都用心至极,他敢拍着胸口说,全江南从淮北到闽北再到中南中,找不出任何一个地方应对比他还好的!怎么这个丁九号赈济点,就反了天了啊!
----
(作者有话:324章重修了,写昏了头了,让女主打了太多隐语,非常词不达意。但是实际上她和小鸾根本不需要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