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做戏全套(2 / 2)
所以计划变成了,救信王,但是要把信王妃弄走,甚至弄死。
相信没了这个王妃,信王一时间也没精力管他们江南的田亩人丁了!
这一天天气阴沉沉的,早起出发时,天还黑着,四下只有几盏风灯是柔和的光源。
李琚头一次带老婆上战场,问就是刺激。
李琚跨坐马上,问媳妇:“姐姐,你怕不怕?”
他姐发出一声嗤笑,往旁边点一点下巴,斜地里上前一个白羽,弯弓搭箭,“嗖”一声,白羽箭直中前面大橘子树上一个橘子,橘子落下,箭支钉在人家屋檐下,微带弧度的白色尾羽稳稳立在风中。
史印山很机敏地跑去把橘子捡起来,送到巫明丽跟前。
巫明丽拿着橘子掂一掂,笑问:“除了挽不得强弓,别的,如何?”
李琚很是赞赏:“赏。白丫头,你家主人的安危,可就交给你了。”
又命仪仗出发。
白羽在后面嘀嘀咕咕:“王殿下,我姓巫呀!”
巫明丽哈哈大笑,侧斜过去,挼她一把。
队伍缓缓地、平静地往渡口行去。
驿馆位置也偏北,全程不到一刻钟,抬抬脚就到了。
渡口已经停了好几艘船,风平浪静。
这条河属于淮水水系,因为屡遭黄河侵蚀夺道,河道含有大量泥沙。
今天,河里的水仍然浑浊,要等洪水彻底退去,水里不再裹挟泥沙,才会恢复清澈的样子。
登船的间隙,巫明丽在船尾感叹:
“这里的水患和大江以南的不同。真正的江南,水患多因暴雨而起,非人也,天也。而江北到鲁西一带,包括豫州、燕云冀等地,水患都和大河改道脱不了干系。”
江风很大,斗篷吹得猎猎作响。
田趁月标准文人身体,受不得一点风寒,将斗篷氅衣裹得严严实实,背着风,问道:“殿下对治水也有兴趣?”
“江淮一片天地,饱受水患肆虐地人,实在太多了。而这都是因为大河屡次改道,河道无定,水流不得入海。我想,只要让大河回到黄河故道,继续从北边入海,应该能让这一片的百姓好过许多。再派人疏浚河渠,给江淮一带造水网,不仅能消泯水患,还能再现鱼米之乡的辉煌。而治水的工程庞大,没有十年根本做不完,这十年里头以工代赈、以工养民的工,也有了。先生以为呢?”
田趁月道:“功在千秋,亦在当代。为什么不?不过,殿下这个思路,我是头一次听说。我得和秦主事他们研究研究。”
巫明丽说的就是秦主事后来当了工部尚书后的主政思路,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当然可行。
李琚从后面走过来,插话说:“既然治水有好处,那就治水。”
巫明丽道:“可能会掏空自己私库里的钱,也治吗?”
李琚道:“姐姐教我的,百姓拿了钱,生儿育女,有更多人耕织、冶炼、制造器物、参军打仗……国家的钱会越来越多,那我们当然也会越来越富有。这一时这一刻的穷,不是真穷,只是没银子。”
巫明丽面露惊讶:“了不得了好兄弟,你一定会是个很好、很好、很好的大家长。”
李琚虽然不知道自己的见解和“家长”有什么关系,但这不妨碍他神气地插腰:“是吧,嘿嘿,我也觉得是。”
----
(作者的话:治水的部分参考清代的一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