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本宫贤良淑德 >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两江1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两江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两江的赈灾其实已经结束了,张孟达进入两淮时,沈时行就已经先行南下,与中南道刚刚平叛又接到旨意东进的大学士向复汇合。

失联的几个县城重新联络上了,松江知府殉堤,三地县令至今下落不明,一应政务,都由沈时行带去的人暂代。

两江现在正在补种粮食,其中可以越冬的麦子、芸薹占了绝大多数,地瓜也时常可见。

沿途可见,河边的滩地,道旁的苦田,都有农人忙碌的身影。

两淮被杀穿了,两江包括吴闽中南岭南等更远的地方,一边上书弹劾信王,一边唯恐给他抓到任何把柄,不得不老老实实恢复生产和生活。

也有中低层的官员,为了打击信王清丈田亩的行动,刻意歪曲政令,对贫苦百姓搜山刮水,连屋后不产柴草的荒山都要算作他的田地纳入税赋体系,强迫因洪灾死伤甚重的平民家分担无主之地,以拔苗、毁田的方式,逼迫农人改桑麻棉为粮食,意图借民意侵蚀政策。

这种用老了招数,田趁月早有准备。

两江刺史崔秀也是老油子,别看他平日里和两江各地你好我好大家好,真关系到他的致仕养老的待遇、家族在皇帝陛下心中地位,崔秀立刻翻脸不认人。

隔壁中南的民变无疑给崔秀打了个很好的样稿,再加上两淮的情况,崔秀在威逼利诱豪门大户放粮放人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

在清丈田亩人丁诸事上,面对底下人的小手段,不敢说他明察秋毫,怎么也能夸一句目光如炬。

各地都有赈灾点、招工棚,各地都在组织清理河、道、田、池时,挑事儿是非常不明智的,老百姓被逼急了,能找到办事的基层胥吏,狠狠咬一口。

除非他们板结成块,否则难以勾结;而一旦板结成块,记录的数据、递交的陈结公文必然有假,很难保证不被发现。

在巫明丽看来,两江有点儿铁索横江的架势。

赈济粮,给了;赈济银,交了;田亩人口,也给你查给你点,我虽然隐瞒了四成,虽然等你走了我一定立刻把无主地、势单力薄的农民的土地再次兼并,但反正你现在大面上拿不了我的错处。我也不找你麻烦,我也不抗旨,我对你笑脸相迎,我对你恭恭敬敬,我对你的不满我都走名士弹劾那条路,公开议论,大义凛然,绝无半点私心和不轨……你拿我怎么样呢?

这其实是上辈子蜀王落水失踪、丁武把江南打了一遍之后出现的情况。

蜀王没发现这有什么问题,皇帝陛下也没来得及处理,一切就都结束了,江南又回到了那个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状态。

那么她要做到哪个程度呢?

恬妃的母族刘家,姚孺人的母族姚家,罪在不赦当诛,皇帝陛下对这两个家族及其他相关家族的处理意见已送至信王手中。

除恬妃外,几乎没有能全身而退的。

如何让他们的死最有意义呢?

巫明丽将目光放在了市舶司上,放在了朱记银楼上,放在了江南无比发达的工匠小户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