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国际贸易的难题(1 / 2)
第一天面试医疗器械公司人员,第二天面试生物医药公司人员,第三天面试矿业资源公司人员,都是当场确定。
连续三天时间,终于将三个公司的大架子搭起来了。剩下的就是慢慢填充不是特别至关重要的岗位,以及和科研院所医院的合作,还有就是从鹰酱往回拉人。
矿业公司那里自己只是搭建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将会由相关部门提供,实际上已经在做了,甚至在刚果也已经悄悄暗中谈判。
五月中旬,精密金融两条生产线纷纷改造完毕,上游产业链也整合完毕,关志远何婉晴和刘局长同时坐在精密金融的谈判桌前。
欧洲市场的存取款一体机技术已经改造好,完全适用德国以及欧元的存取款,这对出纳机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经过一天时间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协议。
出纳机公司10的技术股取消,原有15的资产股压缩,增资两千万美元占据精密金融10股份。
双方进行技术独家共享,有效期十年。
十年内精密金融不会进入北美,五年内精密金融不会进入欧洲市场(不包括俄罗斯),亚洲、南美洲、
非洲、大洋洲出纳机公司不会进入,同时要帮助精密金融开拓市场。
这个结果等于是精密金融获得了现在的利益,牺牲了中期的利益,但实际上中期利益很难拿到手,世界上也不仅仅只有这两家at生产商,欧洲本身就有六家企业,想要进入欧洲困难重重。
送走出纳机公司谈判代表,刘局长问道:“你们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许国放:“现如今两台生产线年最高产能六万台。而之前因为技术更新换代,无论是我们还是银行订货量都很少,这之后到年底预计供货量能达到两万五千台至两万八千台。”
“厂里的想法是两条生产线先只是两班倒,至年底产能能达到两万八千台,足够用了。”
刘局长皱了皱眉:“既然有请进来,那么也要有走出去嘛。现在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市场这么广阔,不应该出去推销吗?”
许国放有些为难:“确实有这个想法,我们也想过在南港建立一个全球销售中心,不过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局长:“这有什么难的吗?京机公司正好在南港上市,在那里也有办事处,你们派过去几
个人不就行了。”
许国放嘴角抽搐没说话,何婉晴搭茬儿说道:“精密金融一家公司就比京机的销售额还高,利润是他的十倍,到时候我们不会接受京机的人做主的。”
局长有些憋气,但何婉晴说的有道理。
想了想说道:“可以换一个思路嘛,咱们局里许多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局里在南港设一个办事处不就都能解决了吗?”
关志远叹口气,怕什么来什么,如果真的形成这样的结果,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大堆山高皇帝远,完全肆无忌惮吃喝玩乐还是花公款的人。正事?屁都干不成!
可是问题在于,这些龌龊的事情说不出口啊,而且这个建议还是冠冕堂皇理所当然,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