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上人民日报了!(1 / 2)
“咱们上报纸了!是人民日报!那个全国大部分人都会看的人民日报!!”
张芊一脸茫然坐在凳子上,伸手接过四弟张红兵递过来的报纸。
“此次抗震救灾中,冀省双田市淳县和平公社红光大队的张芊同志,以及附近几个大队的干部领导,在发现地震预兆后及时上报,拯救无数受灾区域的人民群众。
此外,红光大队全体队员无私捐出大队的红光奶厂今年所有产出,总计20万,另外还有无数免费捐赠的物资……值得我们所有人向红光大队学习!”
满篇的溢美之词,张芊看得脚趾扣地。
写就写吧,干嘛非得把自己点出来?
搞得自己好显眼包。
她捂住脸,将报纸还给还在兴奋的张红兵,“你拿去慢慢看吧,太尴尬了!”
张红兵莫名看了姐姐一眼,皱了下鼻子,不赞同道:“哪里尴尬了?这把我们写的多好啊!”
他美滋滋拿着报纸翻来覆去看,嘴里嘀咕道:“我得找人把这张报纸裱起来,等我以后死了,就把这张报纸和我埋在一块!”
张芊面色古怪看了他一眼,表示不予置评。
她顿了一下,突然看向弟弟问道:“这张报纸你从哪儿拿的?”
“就奶厂啊!”张红兵兴致勃勃道,“大家都抢着要报纸,大队其他人知道后,特意去了趟城里,把好几个报亭的报纸全买回来了!”
张芊嘴巴微张,大脑一片空白。
也就是说,大队所有人都知道了!
张芊去奶厂上班的路上,“偶遇”无数队员,大家拿着报纸兴奋找她询问,是不是她第一个发现地震。
在得到肯定得答复后,立马握住张芊的手使劲摇晃,夸赞她眼睛好使。
虽然张芊不知道发现地震和自己眼睛好使有啥关系,但还是尬笑着接下这份夸奖。
当初她发现预兆后,第一个知道的是爷爷,后来知道的是其他大队的大队长。
大队的人只知道大队干部收到即将地震的消息,并努力保护自家财产,并不知道第一个发现的人是张芊。
因而在报纸上看到后,第一反应是高兴,接着就是惊讶好奇,并拐弯抹角找正主询问。
等张芊来到奶厂,一眼就看见奶厂入口处,张将保安亭上面贴着一份报纸,只保留了关于大队的那份报道,还贴在最显眼的位置,来的人一眼就能看见。
她站在原地沉默了一会,默默从旁边溜过去。
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安保队长!
这和你冷酷无情的外表一点都不搭!
张芊本以为这已经是极限了,没想到,后面市里的报社还特意派来记者访问。
“张芊同志,你能给我细说一下红光奶厂的开办经过吗?”记者满脸真切问。
张芊微微一愣,回想起当初,不由有些恍惚。
“那都是快十年前的事了,我偶然发现,很多人想喝口奶居然也是奢侈,那时候太穷了,我就想着能不能咱们大队自己养奶牛奶羊,产出的奶拿去卖了换成钱,让大家伙过好日子。”
她突兀笑了下,说:“我胆子大,带着现在的副厂长和我堂哥就跑去了外省,想方设法买了20头奶山羊和一头奶牛回来。”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队养殖的奶牛奶羊越来越多,每年都有收益,大家伙不仅能吃饱穿暖,想吃肉也敢花钱了。”
她有些感慨,吐出一口气,看向记者。
“你们真的很不容易。”记者又提出一个问题,“这样辛苦赚到的钱,一下子全部捐出去,就没有人不同意吗?”
张芊莞尔,“我们捐款完全采取自愿原则,不准备捐款的,我们也不会强求,毕竟捐款是每个人的自由。”
记者又继续提问,“听说是你第一个发现地震前的预兆,而且整个大队没有一个伤亡,请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说到这个,张芊立马有话说。
“大家平常可以多观察四周,特别是动物,它们比人类更灵敏,甚至能在地震前24小时感觉到即将会发生的灾难,而且地震会导致板块移动,造成地下天然气泄露以及地下水位下降或上升,我这次就是靠着这些信息猜到的。”
“另外关于地震,还有一些小知识点,比如地震来临时,我们来不及逃离,可以找一个稳固的避难点,比如桌子、床等,并保护好头部,绝对绝对不要跳楼!当然,你要是住在一楼,那当我没说。”
记者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
接下来又回答了几个问题,这次采访就算是结束。
记者来时是下午,等采访完,正好到了晚饭时间。
张芊又留记者在工厂食堂吃了顿饭,对方拿着相机拍了一通,同时有不少工人围着记者问话,看记者照相,特意凑在旁边蹭镜头。
记者脾气好,乐呵呵全都拍了下来。
这次采访很快就有了结果。
张芊看着报纸上关于自己的那篇采访,和自己说的内容差不多,只是在记者的笔杆子下读者更真情流露。
而最显眼的,还是占据了很大一个版面的照片,是最后记者建议,奶厂所有人站在奶厂前拍的一张。
张芊站在最中间的位置,看起来稳重又明媚。
旁边传来工人们热烈的讨论声。
“哈哈哈!那个是我!”
“啊!我当时眨眼了!照片上的我眼睛是闭着的!”
“我要把这张报纸裱起来!以后当我的陪葬品!”
张芊思绪一滞,缓缓抬头看过去。
这是哪个大聪明,居然想的和自己弟弟一样?
哦,是三堂哥张国庆,那就不奇怪了。
张芊淡定如常开始自己今天的工作。
而大家上报纸这事,以飓风般的速度席卷整个大队。
“我当时应该也去看热闹的!刘老汉他不是奶厂员工也上了报纸!”
“该死!我当时就在附近!我怎么就没想着去凑一下热闹呢!”
“哈哈哈哈!我也上报纸了!”
瞬间这人得到周围老少爷们的怒视。
这些反应都在可预料范围内,让张芊没想到的是,因为这两次上报纸,红光奶厂在全国大部分人心中都留下了印象。
比如现在,打电话过来要订奶粉的单子如同雪花一般多,目前已经排到三个月后。
“厂长,这几天大家伙加班加点赶工,实在是太辛苦了,要不休息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