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从岐国开始 > 第114章 天问

第114章 天问(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叙述一个故事对沈贵荣来说倒不难,胡世贵都能勉强完成。难的是第二部分对《道德经》的重新解读,李鹏浩要求在这一部分融入大量后世的西方哲学,以本体论为幌子,激发探究事物根源的动力。话说如今的自然学科都是以五行论为基础的,这个东西害人不浅,什么都用这个筐来装,而金木水火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又无人能说得清楚,在一个貌似自洽的闭环内死循环。

有人曾说,“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被当做一个笑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悲哀。如果当时形成以研究“天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课题的学术风气,那么中国的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等等,必将领先世界数百年。可惜一个好问题,就这样被埋没在五行论的怪圈里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李鹏浩建议道:“师尊的智慧非是我等凡人可比,很多思想我们不能理解,不代表别人不能理解,不代表后人不能理解。沈兄说的对,全真教急需人才,我们不能关在这里闭门造车。这样吧,咱们改变一下思路,不要直接给答案,咱们提出问题!”

沈贵荣两眼一亮:“《天问》?”

李鹏浩猛的一拍脑袋,是啊,怎么把这个伟大的老乡忘了?数典忘祖,简直是数典忘祖啊!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文学家,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伟大的爱国诗人,两千多年来,其“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思想,已然成为刻在华夏儿女基因中。沈贵荣提起的《天问》,正是这位先祖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长诗中,屈原提出一百七十三个问题,涉及到的领域无所不包。两千年三百后,他的故国发射了第一颗火星探测器,拜访他诗中问到过的地方,该探测器的名字就叫做“天问”!

当下两人就在曾将军特意腾出来的那座院子里讨论起来,机会难得,沈贵荣让胡世贵等人全部停下手中的事,一起参与讨论,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天问到杞人忧天,直到李鹏浩提出一个问题:“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使人愚昧还是使人摆脱愚昧?”

这一场谈话被后世认为是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谈话,当时参与的十几个人本来只是粗通文墨,但此后绝大多数都成为了岐国思想理论界的第一代大师。从此有了全真教实际掌教,太上老君记名弟子李鹏浩点石成金的传说。

《全真宝典》的第三部分是最为实用的一部分。如果说第一部分的神话是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博眼球赚流量,第二部分的思想理论就太过高深了些,但是这个第三部分,绝对是真正的干货。相信神话的不假思索的会相信这一部分,读懂了理论的深思之后也会相信这一部分。

这是几个简单的土化肥制作方法,比如“鲜牛粪一百斤,黄豆粉一斤,熟石膏粉八斤混合搅匀,密封三天”制作的氮肥,以及使用糖,豆饼,发炊饼的老面等制作的复合肥,这些配方是我国在一穷二白,连化肥都被外国卡脖子的情况下,老一辈化学家亲自实验出来的,亲测有效,提高三成左右的产量不在话下。虽然说熟石膏粉和糖等物质不丰富,价格也贵,但相信在第一部分神话故事的加持下,会有一部分具有冒险精神的地主主动尝试的。

李鹏浩本来想着结束这里的讨论,还要去拜访王道长的,却不料讨论还没结束,王道长倒自己过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