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局势发展(下)(2 / 2)
这时,刘泊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折,王德连忙上前接过,转身递给了御案后的皇帝。
李言抬手接过,没有打开,而放到了桌案上,温言说道:“不知刘卿家有何事参奏齐王,正好各位都在,你且说说看”“是,皇上。”
众人都知道重头戏来了,立马噤声看去,刘泊开口道:“皇上,齐王领兵半年以来,迟迟不能把这股突厥残军剿灭。致使突厥贼子侵入江南江淮,甚至荆襄之地也受到牵连。”
“这些都是朝庭的重要财税之地,受战乱影响,朝庭税收大为减少。”
“河北、河南、江淮、荆襄诸道数千万百姓在突厥人的铁蹄之下苦苦哀嚎,求生无门。”
“而李佑却孰视无堵,臣参其玩忽职守,贻误军机,剿贼不力,甚至有养冠自重,借以搜刮地方之意,请皇上诏其回京,治罪。”
李言眼神一跳,不过却又微微安了心,这些人想到了李佑有私心,却只想着他借机敛财,竟无一人把李佑往心怀叵测,意图谋反的角度去想。这就说明,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随后李言又恍然,还是自己做贼心虚,生怕意图暴露。
实际上以现在李佑的情况,众人也不会想到他会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
现如今的大唐,上有长孙太后压阵,又有自己这个皇帝在位,还有一位嫡子就藩的情况下,他一个庶子中都不受待见的皇子,压根就和皇位扯不上半点儿边。
若不是如此,当初也不会放他去山东领兵。
而河北之地的五十万步卒,实际上只有二十万在李佑的掌握下。他还要跟着突厥人到处跑,一没有擅自征兵,扩大实力;二没有割据一方,笼络人心。
现在的李佑,和一个普通将领也没有区别,这样的情况和实力,说他造反,也委实有些难以服众。
李言放下了心,看向其他人问道:“刘卿家所言,你们是什么看法”
“回皇上,臣亦觉得齐王领兵这半年来,殊少建树。”
岑文本出言奏道:“突厥人自去岁进入大唐以来,三十万大军,经过长久的做战,尤其是冀州的两次大战,已折损大半,只剩下数万残兵败卒,狼狈而逃。”
“这些人本应一战而定,齐王却追剿了半年,还没有消灭,实在是太过无能了些。李佑是不是别有居心,可以再调查,就这征剿不力的罪名,他难辞其疚,是以刘大人的参奏,臣附议。”
“哼”
萧禹此时也是冷哼了一声,斥道:“李佑就是个废物,区区残兵败将,有二十万大军,还在我大唐腹地做战,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他竟然拖了这么久。”
“若是换上其他老将,恐怕施罗叠这个突厥伪汗,早就枭首了。”
“是啊,皇上,臣也建议招齐王回京。”
张玄素见时机合适,也是怂恿道:“开春以来,天气慢慢暖和,太尉侯君集的病情也渐渐稳定。臣觉得,可以将齐王招回,让侯君集前往领兵,必然一战而定,彻底解决这股流寇”
“臣附议!”
马周、诸遂良也是拱手道:“臣也附议,不能任由突厥人这么闹腾下去了。”
果然,三大世族圈子只要意见一致,就能迅速做出反应,体现在御书房的高层会议上。之前这些人还相互扯皮,说什么齐王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追击突厥人餐风露宿也很是不易。
现在就变成废物无能,众口一辞的要治罪了。
权力博弈的过程中,每名参与者的发言,未必体现了其心中的真实想法,或许只是在为接下来的开条件,谋利益找个借口罢了。只要目标达到,之前的表达,也可以当做放屁。
真是肮脏啊.
“嗯。”
李言点了点头,同时脸上露出一幅不太好意思的表情假惺惺问道:“各位大人之言,朕也深以为然。只是,五弟常有军报送来,都是说将士们追击敌军十分辛苦。”
“他们也十分尽心心责,每次遭遇战,都能或多或者的歼灭不少突厥人。朕不加表扬就算了,现在还要发下圣旨问罪,会不会伤了前线将士们的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