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升职考研(1 / 2)
天气有点转凉的时候,我收到了来自公司hR的邮件,邀请参加在北京的“管理基础培训(a Foundati)”。我很诧异,都入职几年了,怎么才通知参加“基础培训”?收到邮件的同事打电话过来解释,“前几年我们本地的经理很少,不够开班。今年各地都社招了一些,以及有些同事升职,人数够了,所以赶紧给安排上。”
这时我才发现,深圳公司今年社招和升职的经理快十个人了,甚至有些人一入职就是高级经理了。
说来惭愧,我长那么大,还没有去过黄河以北的地方。到了北京后,空气干燥得让我瘙痒难止,还以为酒店卫生不佳,打电话投诉服务台。服务台美女先表示不可能,说这是家五星酒店,不会有虫之类的东西。然后又问我是不是南方人,得到我的确认后,说会马上送上一个加湿器过来。果然,加湿器用上没多久,我就不难受了。
虽然我从2005年就开始做基层管理工作,但是这么长时间的正规管理培训还是头一遭。老师是业界非常有名的培训老师,三天的课程干货满满。老师最后总结时说,他发现大部分同事都是理科生,管理思维不足。为了大家的职业发展,他建议大家以后有时间可以考虑读个bA(工商企业管理硕士)。
因为我有几位想往更高的管理职级(往上爬)的同事朋友读了bA或EbA,我也对bA也有所了解。不过当我知道bA需要高达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的学费时,我退缩了。
老师说完后,有不少同事也说:“那个太贵了,好几十万呢。”
有个坐我旁边的北京同事在悄悄地嘀咕说:“要是能申请公司的学习经费就好了。”而另外一位同事却回她说:“那个经费不容易申请呀,又要绩效好,还要Vp批准。即使申请下来,自己还要付一半呢。太贵了。”
我听了,心里那点好不容易升起的小火苗又熄灭了。
不过这次培训除了老师教的东西,最大的收获就是和经理们课后一起分享公司的各种八卦和潜规则。当他们得知我三年了还没升职时,纷纷替我有些不平。但是我们产品线人员很稳定,一个萝卜一个坑,上司没升职,我也难升职。虽然我自己无所谓,他们却告诉了我不少在公司升职的注意事项,让我大长见识。例如,升为高级经理,除了组内业务能力强,直属领导认可你外,你还要至少两位组外的总监给你写推荐评语。而升为总监,那更不容易了,要不同组外的两位以上的Vp给你写推荐评语。而且每次升职,管理的下属都要达到一定的数量。
2012年年中的时候,我的印度同事升职为了高级经理,成为了我们三位并级的经理中最先升职的人。不过我对他我还是服气的。他入职公司比我早了三年,并且在我入职的那年年头就升为了经理。在这四年的日子里,他对我们深圳同事没有任何偏见,真心相待,工作交接尽心尽力,没有半点隐瞒。工作上积极研究改进工作效率的方法和工具,乐于分享。他团队管理能力也挺强的,他的下属们都很服他。他还特别擅长社交和沟通,组外的影响力很强,我们自动化测试大组的对外沟通基本都是他负责或组织对接。因此当知道这个消息时,我是从心里由衷地祝贺他。
不过第二年的年初,老板打电话告诉我,因为我卓越的工作表现,我也升为高级经理了。虽然这时我已经入职快五年了,拿我同事的话来说,蜗牛也要跑到顶了,但是真的升职了还是很开心地。毕竟入职头两年的工作因为前老板的离开而灰飞烟灭,自己的下属人数也不够。后来新老板赏识,人数够了,又要按资历和表现排队。但是当我了解过深圳其他组那些工程师升为经理也花了差不多四五年后,我心里也平衡下来了。
年中时,我们业务线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的大佬,我们业务线的SVp(高级副总裁)。他到达深圳办公室的那天,大家早早就收拾好了桌面和办公区域,所有的人都严阵以待,办公室里也难得的非常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