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上任开封府(1 / 2)
北宋开封府,也称东京开封府和南衙开封府,号称“天府”或“京府”。
嗯!就审账交割这道流程,连前带后足足用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待将全部账目交割清楚到盛章离任,已经是临近二月下旬,而这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盛章己经将案子审的七七起于崇宁四年首任开封府尹李孝寿,止于聂山。
在开封府里之所以立着两个意义上完全相事的石碑,乐天自然是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的。
崇宁三年,宋徽宗听从蔡京建议,“罢开封权知府,置牧、尹、少尹”。以往只有亲王任府之长官才能称尹,其他官员任长官只能称“权知”、“知”、“权发遣”,且“牧、尹不常置”。显然,更换开封府长官名称,象征着提高开封府地位。为表示与《开封府题名记》碑有所区别,需要另刻《开封府尹题名记》碑。
去岁九月聂山被王黼罢了开封知府外放,名字自然被刻了上,盛章的名字己经刻入一次,马上还要被刻上第二次,乐天心中明白待自己离任后,名字也会刻在这块碑上。
乐天心中明白的很,开封知府这个位置上最长的也就是包拯做的时间比较长,做了一年零三个月,还有仅当过几天的,自己在这开封知府的能够当多长的时间。
在北宋时,各级官厅亦各立本厅历任官员题名碑,这是个简单的流水账,记的就是官员姓名官职到任和离任日期。这种“流水账”,西晋时就已经出现,到了北宋,更为盛行,便是乐天在钱塘做知县与差充杭州府事时,离任后在衙中石碑上也是刻下名字的。
绕过开封府题名记碑、开封府尹题名记碑与诫石,乐天进了正厅,做为前任开封牧盛章早己等候多时了,两人见了面,相互行礼,然后交接大印,从现在起开封牧就暂时姓乐了。
盛章在汴都有赵佶赐下的宅院,所以并不住在开封府衙署,这离了任便可以直接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