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擎宋 > 第九百二十章 太上皇南逃

第九百二十章 太上皇南逃(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帝即位,改元靖康。

这一年的元旦,整个汴都城人心惶惶,春节更是过得冷冷清清,若至连同贴春联炸爆竹的人家也比往年少了许多。

一众家眷被安排去了南方避乱,家中没了大人的喧哗、小孩的吵闹哭叫,立时清静了起来。这几日朝中放年假,家中越发的显的冷清,除了乐天、武松、杨志与屠四、尺粹中、白时中、李纲、吴敏、徐处仁等一干执宰大臣皆立于殿中。

此时每位大臣的面色都凝重无比。

望着在场的所有大臣,哲宗赵桓问道:“太上皇欲南幸淮浙,诸位爱卿可有何见解?”

赵桓话音落下,童贯开口道:“陛下,百善教为先,太上皇欲南幸淮浙,陛下就当应从!”

“陛下,臣以为广阳郡王所言甚是!”这时蔡攸出列言道:“太上欲南幸淮浙,陛下就应顺从太上皇,若不然必为书史者所诟!”

一众官中心中都清楚的很,太上皇赵佶所谓的南幸淮浙,摆明了就是逃跑避敌,但经过童贯、莜这么一说,就上升到孝道的层次。大宋讲究仁孝,做为天子的赵桓更是要顾及仁孝之名,无论如何也要遵从的。

“也罢,朕这便草诏,太上南幸淮浙!”哲宗赵桓无奈,只好说道。

“朕恭奉道君皇帝,比以尤勤感疾,祷于太清,诞日康复,方燕处琳馆,靡有万机之繁,可以躬伸报谢。今来就正元节前择日诣亳州太清宫烧香。朕祇奉睿训,汴都 不钦承……”

旁边有中书舍人按赵桓的旨意拟好了诏书,又与一座大臣们斟酌方才议定。

“蔡攸、宇文粹中!”拟好了诏书,乐天唤道。

“臣在!”二人忙道。

赵桓命道:“朕任你二人为恭谢行宫命名,以范讷统胜捷军护从太上皇巡幸!”

闻言,二人忙接了任命。

与此同时,童贯却是面色一变,胜捷军是自己的亲军,身边的亲军被调走,心中有些不安起来。

这边拟好了诏书,蔡攸与宇文粹中二人忙持诏书向太上皇赵佶所居的龙德宫行去。

……

知太上皇南幸,一向主和的执宰张邦昌奏道:“陛下,现下汴都危急,且汴都位于中原一马平川之地无险可守,而金人锋芒正胜,陛下应迁者南渡长江或西奔关中,以长江之险或是潼关之险来保存实力,同时与金人议和,蓄精养锐静待时机,以谋东山再起一雪前耻。”

闻言,哲宗赵桓眼中立时现出几分意动之色,目光扫向左右,意在征询意见。

张邦昌话说的突然,一众官员彼此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没有人适应过来。

此议与逃走不同,事干迁都,不同儿戏,当年大宋立国之初太祖皇帝也有迁都之议,却被还是晋王的太宗皇帝否决了,毕竟太宗皇帝代表的是汴都本地人的利益,太祖皇帝只好做罢。

“臣对张相所言不敢苟同!”见赵桓有意动之色,李纲上前一步奏道:“天下城池,岂有如都城者,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所在,舍此欲何之?”

听闻李纲之言,张邦昌无言以对。毕竟迁都是大事,在没有万全的准备之前,是不能仓促决定的,特别是大战之前,连天子都狼狈逃走,上效下尤军民又如何抵挡金人。

这个道理,哲宗赵桓心里也是清楚的。

李纲又奏道:“陛下,如今之计,当整饬军马,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

“好,朕这便似诏下令亲征!”被李纲灌输了一通道理,赵桓不得己应道,随即将目光投向童贯,言道:“童贯,朕任你为东京留守。”

“臣领旨!”童贯忙道。

就在此时,有小宦官匆忙来报:“陛下,太上皇带人出了通津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