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偷梁换柱的学问(1 / 2)
“是何人在殿外呼唤朕,听其音貌似其状十分凄惨,与朕传进来!”听到外面的凄厉叫声,赵桓高声道。
做太子时,赵桓的日子一直过的战战兢兢,且不说赵桓与生俱来的优柔寡断性格,但做为一国储君的气度与涵养还是有的。赵桓早养成了遇事不乱、不躁的性子。若是赵桓的性子不好,早被被赵佶寻到借口废了太子。
眼底带着喜意,李邦彦瞄了眼乐天,故做急躁状与外面喊道:“还不快些将人抬进来!”
乐天只是笑而不言。
听到赵桓唤自己,那边被本尽皆焚毁!”
李邦彦话音落下,乐天上前一步,以手指着身上的皮甲,大声道:“金人不日便兵临城下,乐某以文人之身披甲以御敌,而李大人身为宰相,现下不思退敌良策,却劝陛下以文罪人兴起了文字狱,其用心何在,实是令人费解呐!”
一番话说的大义凛然,李邦彦立时有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的感觉。
没等李邦彦开口反驳,乐天继续说道:“我朝有不以言获罪之说,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免。如今外有金人入寇,内有各地生乱、财赋不足国库空虚之忧,陛下现初登大宝,正面临内忧外患,急需稳定人心之际,而你李大人却在天子面前进言以言获罪,让百姓惶惶、无法收拢人心,此举无异于助寇,莫不成你李大人是金人派来的细作不成……”
“乐公爷,你莫要血口喷人!”李邦彦险些一口血喷了出来。
一旁一直不曾言语的唐恪不禁暗自摇头,一时惊讶于乐天的战斗力,二是叹息现下着实不是整治乐天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