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转战濮阳(1 / 2)
“谢过将军大人,杨林定不辜负将军大人的厚望。 ”
朱隽摆摆手,怔怔地看着前方,眼看就要走到北城门了,朱隽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满腹的心思凝聚在眉头,他仿佛下了好大决心似的,眸子里充满了疑惑。
“不过杨林大人,我有事不明,那黄巾军领秦明秦亮乃秦家山寨土匪,他们怎么突然会成了黄巾军呢我派人调查过,结果不仅秦家山寨,连王家冲的村民也个不剩的全部失踪了。我记得你们好象是隐藏在王家冲的,你知道那王家冲村民们的下落吗”
“哦”
怪不得你要找我说话,原来是为了这事。你还真有心啊,只可惜你迟了步,张半仙比你早想到了这天,那王家冲的村民早就走远了,今生你也不会再看到他们。
“我们离开的时候,他们都还在王家冲啊。”
朱隽无奈地摇了摇头,借着皎洁的月光,他仔细打量了杨林眼,那青春俊秀的脸庞上透着些许的狡诈,明亮的眸子里不时闪过丝寒芒,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哦,原来是这样。”
走出宛城的北城门,杨林和朱隽就要分手了,然而朱隽仿佛还有话要说,他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想从那遥远的月宫中找出丝丝的答案。可是他什么也看不到,只得回头看了杨林眼。
“好了,我们就在这里分手吧。”
杨林知道朱隽的心里还在怀疑,不过这也怪不得自己,谁让你不允许黄巾军投降呢本来皆大欢喜的结局,被你手破坏了。想到这里,杨林双手抱拳,朝朱隽施了礼,眉宇间带着淡淡的笑意。
“将军大人,路走好。”
南阳的秋天好象来得特别的早,浅黄的树叶不断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好象是几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萧瑟的秋风扫过南阳的原野,草木片黄落。
通往北方的官道上,支长长的骑兵队伍正在缓缓向前。看样子他们并不急着赶路,战马信步走着,边行军,边看着官道两旁的秋色,时不时的还交谈几句。
然而杨林却紧锁着眉头,心情也象这秋天样惆怅。抬眼望去,茫茫的原野片枯黄,光秃秃的高梁稀稀落落地站在农田里,可惜并没有什么果实,今年又是个欠收的年成。
南阳的百姓,又是个难熬的冬季。
“大人,路上见你眉头紧皱,是什么事让你如此不开心。”
路行军,几个军师就跟在杨林身边,大家见杨林不说话,也直没有做声。闷声走了半天,张半仙实在是忍不住了,他朝杨林笑了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什么时候,天下的百姓才能吃口饱饭呢”
猛然间,几个军师明白了,不由得调头看了看荒凉的田野,心情也下子暗淡下来。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自古以来,不是天灾,就是,要想让天下的百姓吃口饱饭,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人,只有出了尧舜禹汤这样的贤明帝王,天下的百姓才能吃口饱饭。然而天下帝王残暴昏庸者多,贤明仁德者少,故天下百姓吃口饱饭确实不易。”
几个军师之中,就数张半仙最无顾忌,反正他是个算命先生,什么话也敢说,大不了重操旧业。其他几个军师不置可否的笑笑,谁也不敢接他的话头,在他们的心中,还是向着汉室天下的,怎么敢说当今皇上是昏君呢
“各位军师,大家务必记住句话,天下百姓才是我们的根本”
众位军师的眼睛亮,这杨林还真是心系天下百姓啊,不由得想起了他多次提到的为天下百姓安宁而战的话,看到杨林还真不是妄言。大家起双手抱拳,朝杨林施了礼。
“大人教诲,我等铭记在心。”
就在大家还在回味的时候,张半仙却眯起了眼睛,眸子里却闪出丝精光,他把杨林打量了半响,又看了看众位军师,在心里掂量了会,突然仰天出了声长叹。
“唉,可惜啊,大人你只是个小小的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