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横扫上谷(1 / 2)
“呵呵荀彧先生,如果人人都经商,那他们都卖给谁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不用我们分工,自然有人去种田有人去经商有人去做工有人去打渔。 不管他们做什么,只要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我们就要鼓励,聘请他们当监郡御史。”
杨林在设计这个制度的时候,就想到了精英政治,只有培养大批负责任的精英,这个社会才会稳定。而杨林要培养的精英既不是世袭的,也不是皇上封的,而是自己挣的。不管是经商种田打鱼做工,还是参军打仗当官为吏,只要你交纳定数额的税收,或者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你就可以参与管理社会。
三国时期的士族是中国历史上士族最强盛的时期,本为士族的司马家族正是借助士族的势力,最终消灭了非士族的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军阀,从而统了中国。部三国史,其实就是部士族斗争史
直到推行科举制度,士族统治彻底终结,官僚集团替代士族集团,皇权变得至高无上。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制度用种温和的方式颠覆了世袭倾向。在考试中获胜的人不是贵族,而是官僚。全国的士人在同个尺度上被选拔被考核,他们被纳入个共同的官僚体系。
这个转变是“好”还是“坏”,实在很难回答。那些尸位素餐贪得无厌的士族就此消失,换来的是个随心所欲的皇帝,还有和士族同样寡廉鲜耻聚敛无度的千万官吏。个混乱残酷的士族时代就此消失,换来的是僵滞沉闷,而且往往同样残暴的大统帝国。
作为个现代人,杨林知道任何人任何组织要想建立个政权,就必需要有自己的政权基础。人人都知道要为天下百姓,然而天下百姓不可能人人当家,最后作主的总是那些社会精英。
杨林要建立的社会精英是个充满活力的精英阶层,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成为精英,而现有的精英如果不努力也会变成普通人,而衡量这切的就是税收。
军师们沉默了会,似乎都在思考杨林的办法。他们太震惊了,以至于他们那么聪明的脑袋也时适应不了。过了会,只见蒯越又站了起来,有些小心地问道。
“将军大人,你这种办法,皇上会同意吗”
“我想,皇上会同意的,而且大臣们也会同意的。蒯越先生,还得由你起草份奏章报告皇上,同时起草两份公告,公布田税征收命令和监郡御史聘请命令。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我们平定叛乱要紧,先征了粮食再说。”
对于抑止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汉朝的几任皇帝都进行过尝试,他们也想限制士族势力强化中央皇权。汉灵帝刘宏也想振兴汉室,对于杨林触动士族的利益,他应该会大力支持的。而那些朝中的士族大臣们,只要简单的变通下,将土地分配到子孙的手中,向官府交纳二成的田税,就可以参与社会的管理,他们应该能够接受。清冷的月光之下,张半仙立在山岗之上,四个骑兵队万多名幽州骑兵在他们的身后展开。他们的眼睛紧盯着前方,三千多乌桓骑兵和三千多鲜卑勇士正杀得难分难解。
“军师大人,我们冲杀下去吧,正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蒋泰侯善就跟在张半仙的身后,自从在南阳跟着秦明秦亮投降了幽州骑兵,直没有捞到立大功的机会,眼见得乌桓人鲜卑人缠杀在起,这要是冲下去,还不把他们斩尽杀绝蒋泰终于忍不住了,连忙向张半仙请战。
“呵呵急什么看他们互相残杀不是很有趣吗”
张半仙望着前面的撕杀,开心地笑了起来。他可没有象蒋泰侯善那样上阵杀敌的激情,要是乌桓人鲜卑人都自己杀光了,他才高兴,把他们的女人牛羊帐篷捡起来就走,那该多省事
万多战马虽然悄悄地靠了过来,可是他们战马的响鼻声还是此起彼伏,早就惊动了正在峡谷里亡命厮杀地鲜卑人和乌桓人,他们本能地停止了厮杀,惊恐地抬起头来,只见朦胧的月光之下,黑压压的骑兵犹如幽灵般地伫立在雪原之中。
“汉人官军”
“幽州骑兵”
几乎是在同时,哥古达和格乌卡惊叫起来,恐怖地看着眼前的切。虽然他们仇深似海,可是他们却各自收刀在手,因为他们的面前来了更大的而且是共同的敌人。
明亮的月光之下,他们看得异常清晰,万多骑兵非常矫健,浑身的盔甲在月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芒,高大的鲜卑战马精神抖擞,腰挂着长长的大刀,身背着强劲的硬弓,神情冷峻地紧盯着前方。
此时峡谷中,鲜卑人和乌桓人相加仍有五千多人,其中鲜卑人二千多人,乌桓人两千多人,两个部族的骑士各自簇拥成无数个小集团,刀剑相向互相戒备,虽然暂时停止了厮杀,却互相死死地咬在起,谁也不敢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