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投鞭断流(2 / 2)
叔孙通被骂得一愣一愣的,黑夫却问他:“汝鲁人焉?楚人焉?秦人焉?”
这送命的题,当然不能答错,从小长在泰山脚下的叔孙通毫不犹豫地数典忘祖:“叔孙通自然是秦人!新秦人也!”
黑夫道:“那汝竟不记得,自从十余年前,始皇帝灭六国,一天下,世间便再无六国之民,而只剩下一种人:秦人!最多分新故而已。”
“既无六国,汝在文中,屡屡重申秦与六国仇怨作甚?生怕彼辈裹挟之民想不起来?生怕战后秦人不报复关东之人?”
这就是叔孙通忘记了,黑夫要强调的是:腐朽落后,一心复辟自己奢靡生活的六国残余旧贵族,与天下人的矛盾。
而不是翻六国与秦的旧怨老账。
“还有。”黑夫警告道:“那投鞭断流一词,不许再用,再乱胡诌,本摄政先将你投河!”
领导动动嘴,秘书熬秃头,叔孙通一边跟着大军行进一边熬夜,撑得眼圈发黑深陷,终于做出了黑夫想要的文章来……
“念!”
起风了,风自关中来,往西河而去,黑夫裹着大氅,让叔孙通将此檄文昭告三军!
叔孙通捧着檄文,大声念道:“为传檄事:大秦摄政、武忠侯尉君奉始皇帝遗诏,靖难北伐,以诛逆子胡亥、逆臣赵高之罪。二贼负隅顽抗,竟使秦人同室操戈,幸昊天有灵,降天被书吏传抄,发放给各百的军法:
“贼等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关东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郡县五千余里,所过之野,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所过之邑,常屠戮殆尽,血流满城:襄邑之屠,死者万户,临晋之屠,城无活口。”
“项贼等常言,‘秦兵为虎狼,屠我百姓,辱我社稷’,然王师破六国,非战,未屠一城,六王,非恶,无妄诛一人,由此可见,彼辈为真豺狼也!”
通过军法官,檄文被一点点传播,传到了普通士卒耳中。
“今奸佞赵高引狼入室,项贼等更欲尽灭始皇帝子嗣,六公子戮于大荔,十公主辱于夏阳,此其残忍残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
“大秦君位空悬,社稷不可一日无主,本侯暂摄国政,奉天之命,统新、故秦人之师四十万,并立东进,誓将殄此凶逆,救我被掳民人,复我西河之宁。不特为神祇公子雪被辱之憾,且为天下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
“报仇!”重泉人李必、骆甲吼得震天响,在数日前重泉之战里,,死的不止是王氏的新家主,更有不少士卒,亦有当地人。
通俗易懂的语言,没有故作高深的引经据典,士卒们听在耳中,也开始相互传播:
“以秦中百姓之助,讨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平乱有功之士,不论吏民刑徒,皆得巨赏。贼军中从逆之人,有临阵弃械,徒手归诚者,罪轻一等,若尔披胁之民,甘心从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亦不能更为分别也。”
“本候爵名武忠,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大河之水,幽有始皇帝万古之龙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挽将倾,匡社稷,立贤名,在此役也!檄到如律令,无忽!”
就在檄文传遍军营,并向周边各县散播时,被派到对岸的斥候来报:“禀君侯,六国群盗正在撤退,留在大荔的后军哨侯,已为我军肃清!”
号角和呼喊声,响彻洛水西岸,也传达了武忠侯的新命令。
“济洛!”
“济洛!”
队伍向前开动,浩浩荡荡,虽然叔孙通不敢说,但眼前的景象非要他形容,那便是……
“予君侯甲兵二十万,足以斩龙门,断急流,无敌于天下!”
……
ps:早,第二章在下午,困得眼皮打架,有错字提醒我下。( 秦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