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新去向(1 / 2)
<content><bbsp;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脑子里边儿对未来的局势和大方向有清晰的把握,但是李宪觉得自己对企业经管这一块还是有所欠缺。本想着,回家歇一阵之后再去沪市。不过有另外两件事儿掺着,他也就在电话里边答应了薛灵。
啥事儿啊?
私事儿。
之前水灾之后李匹已经去了深大报道,李宪之前承诺亲自送他的,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忙,实在脱不得身就给鸽了。
现在有了空,怎么的也得过去看看,不然他始终不放心。
所以离开了山东,李宪给自己规划的形成就是沪市——深市然后再回到冰城。
然而,就在李宪和周勇二人开车慢悠悠一路走一路溜达往沪市奔的时候,他不知道,那篇给刊登在泰山商会第一期会刊上面的文章,已经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
沪市,中欧商学院。
这座今年5月份刚刚在浦东新区落成的商学院其实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它的第十个年头。
早在84年的时候,政府就和欧共同体在京城成立了一个管理项目中心。不过那个时候的项目中心主要是针对国营企业高管进行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属于一个高管扫盲班。
直到了94年,政府与欧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盟关于组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备忘录》之后,京城的项目管理中心才正式更名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等到沪市浦东新区这儿,则是中欧商学院的正式校区。
此时商学院的教务处内,一场小小的争论正在进行着。
而争论的内容,就是李宪刚刚在泰山商会会刊上发表的那篇《论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吴,我觉得这篇文章里面的观点激进偏颇。上帝,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你对这篇文章和这个狭隘的作者格外推崇!要知道企业家精神最早的概念就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提出的,在我们欧洲,企业家精神写进了每一本商科教材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中关于‘欧美日现在严重缺乏企业家精神’的论述,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说话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个子不高,但是气势却足。
说这话说的时候,他手指点着那本会刊,唾沫星子在阳光的映衬下喷出老远。
坐在他对面的,则是一位年龄约莫六十多岁,满头白发理的整整齐齐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