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毕昇后人(2 / 2)
杜中宵道:“其实没什么鬼名堂,无非还是以前的一套。我猜,他们这里,每一家摊位的木牌都是不同的,作为记号。拿着木牌过去,会记下各家每日里卖的钱数,然后分账。”
十三郎还是不明白,问道:“为何这样做?都是商场里卖货,何必分得清楚?”
杜中宵道:“因为他们这里卖货的摊位,并不是商场的,而是交了钱在他们这里卖货的生意人。卖出去的钱,摊主与商场按比例分成,所以要到那里去交钱。牙人做生意,看来还是按他们习惯的那一套老规矩,并不直接参与买卖,而是分生意人的钱而已。”
十三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些牙侩,原非良人,开商场也不正经做生意!只是官人,人家卖货物的为何要到他这里来做生意?自己设摊买卖不好吗?如此做法,与唐时的坊市有何区别?”
杜中宵道:“因为做这种生意,最重要的是人流。摊前经过的人越多,生意就越好,赚的钱自然也就越多。商场里各种货物齐全,而且听人说,这里还有几住勾栏瓦舍,每日里多少人来?你刚才说的与唐朝坊市相比极好,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唐朝的坊制,是分门别类,每种生意一坊,这里却是天下百货同处一地,想买什么就有什么,这便大不同了。这里不是坊市,而是把外面的草市聚到一处,同时结合了坊市和草市的优点,最利于人买东西。兼且吃喝玩乐皆有,闲逛一逛也是好的。那些牙人是学了樊城商场的这个好处,再用他们以前做牙人的办法,建了这处商场起来。”
襄阳的商场,看起来与樊城的商场相似,其实有根本性的不同。樊城的商城是完善的商业组织,和下面的村社、工场、渔场、农场配合,讲究规模化生产,产供销一条龙。不只是货物齐全,而且质量有保证,依靠口碑做长久生意。襄阳这里却不同,他们就是提供一个场所,把各种生意聚集到一起,吸引大量人流来这里,然后出租摊位,收取手续费。
两种不同的生意模式,各有优劣,以后的竞争会非常不容易。
这种市场杜中宵前世不知见过了多少,建起来成本低,来钱快。初期管理较严,来这里租摊位的也是实心做生意的,价格较低,能够迅速红忠请回去,把这技术推广开来。
活字印刷对于少量、大印刷的书籍来说,并不比雕版印刷方便多少。要想推广,最好是从报纸和杂志这一类的要求时效性的印刷品开始。现在的营田务,已经有这个条件了。</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