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闯祸(2 / 2)
国公爷这会直接气的发抖起来,一下从圈椅里坐起来,抬脚就想踹他,可腿高高抬起却怎么也踹下不去,叹了口气终究只是一跺脚,转过身不再看他。
“你懂什么,我们石家如今已是烈火烹油之盛,稍有不慎便会惹火烧身。挑衅皇权的话你也敢说,你是真的嫌活得太长了!”
石清豫自己这次的事不小,也不敢争辩,老老实实的认错,“儿子知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求父亲救救儿子吧。”
国公爷来来回回的在正堂中踱步,幸好丫鬟们都被遣退了,所以无人听到他们的话。
如今看来只能先找找皇后,看看皇后有没有什么法子。
鸣鸾宫。
今日朝堂上的事已经传到了后宫中,皇后知皇上心情不好,命人做了皇上爱吃的菜,一下朝便将皇上请了来,宽慰安抚了几句。
皇上刚听到宫外的流言时气的直接摔了杯子,朝堂之上也一直压着火,此时看着善解人意的皇后,心中的怒气渐渐消了下去,又喝了两口酸梅汤,只觉酸甜爽口,很是消火。
“琪花的性情陛下再了解不过,虽不喜拘束却极有分寸,那些流言必是无端污蔑,陛下不必太挂心,等找到罪魁祸首便可还琪花清白。这酸梅汤是琪花昨日送来的乌梅新煮的,夏日吃最是清爽,陛下再喝点。”
皇后又舀了小碗递到皇上手边,皇上看着暗红透亮的汤面,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接着却又焦心的无奈轻叹一声。
“这丫头就是憋不住,整日想着出宫,才会惹出这些事。”
昨日百里琪花从宫外回来也给他送了些新鲜乌梅,撒娇求饶的说了好些好话,才把她出宫的事揭过不提,只是没想到今日便传出了这样的流言。
“那丫头现在在干嘛,出了这么大的事也不见她着急。”
皇后听着他温柔的语气,轻笑着在旁边坐下,细心的替他一一布着菜。
“琪花这会想必还没听到消息呢,臣妾让人去请她过来陪陛下用些点心。”
皇上喝了一口酸梅汤,只觉口中清爽,胃口大开,拿起筷子便品尝起面前的佳肴。
皇上应了,皇后就派了自己的贴身丫鬟文巧去九华殿,却只跟来了芦苇,没见百里琪花。
“啾啾呢,可是在睡?”
皇上问话,芦苇行了礼,低眉顺眼的端正回答道,“回禀陛下,殿下今日起来身体不适,身上又开始酸疼,请了双宝林来看,双宝林扎了针此时才好些。双宝林说殿下需要卧床休息,所以来不了,特让奴婢来请罪。”
“身上又疼了,双宝林可研究出来到底是什么毒?”
皇上听闻百里琪花不适,眉头瞬间紧皱起来,脸上的担忧挥之不去。
从双宝林诊出百里琪花中毒,到现在已经快一个月,还没有一点结论。宫中的御药房随便她用,御药房的人也随意让她差使,却还未查出毒是什么。
皇上已经开始对双宝林不耐,这会啾啾又身体疼,无疑加剧了他的不信任。
听说师千一的伤已经好全了,看来啾啾中毒的事还是该交给师千一,他才能放心。
“朕去看看她。”
皇上心中思绪不过转瞬,起身便要移驾去九华殿,芦苇垂手一旁突然道,“回陛下,殿下说现在就想清清静静的休息,陛下不必担心。”
皇上出门的脚步停顿住,考虑一会收回了脚,重新坐会桌前。
“如此也好,让啾啾好好休息,你们好生伺候着,有什么事立马告诉朕。”
“是。”
芦苇屈膝应下了,微微抬脸看了眼陛下,咬了咬唇,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皇上瞧出她的异样,问她还有何事。
芦苇请问道,“奴婢方才来的路上,听见有人议论殿下……奴婢心中不安,殿下现在身体孱弱,若是听到宫人们的那些话,怕是对养病不利……”
“宫中谁人敢胡言乱语,妄议公主!”
皇上质问的冷冽的视线突然看向皇后,皇后心上一惊,连忙请罪道,“陛下息怒,臣妾定将约束宫人,杜绝流言,绝不打扰到公主将养。”
皇上这才满意的稍稍缓和目光,“皇后乃后宫之主,朕相信你不会让朕失望。”
皇后连连应着,她如今刚刚接受后宫,还有许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皇上此番无疑是在提醒她,她乃后宫之主,指责便是管理好后宫,切莫让他失望。
“传朕口谕,三公主身弱修养,任何人不得到九华殿打扰,若有谁敢在公主耳边多嘴多舌,饶了公主清净,直接割了舌头赶出宫去。”
皇后伏下身子领命,芦苇垂手应声,隐藏着看不见的脸庞上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
皇上在鸣鸾殿用了些吃食,又小憩了片刻便赶回太极殿处理国事,人刚走便有宫人来回禀,石家少爷请旨来见。
皇后心中好奇,石清豫惯常并不爱往宫里跑,觉得规矩太多很是拘束,今日怎么突然主动要求见面,是否出了什么事?
没有多想,点了头,两刻钟的功夫石清豫便被带来了鸣鸾殿。
石清豫一进入正殿,见到自己的姐姐便着急呼道,“姐姐,你这次可要帮帮我——”
石清豫不管不顾,声音很大,也看正殿周围全是侍候的宫人,院子里也人来人往,根本不是说话的地方。
皇后一见他这样,就知道他肯定是又惹祸了,心头恼火,却也不好当着众人斥责询问他,遣了人只留下亲近的文巧,这才板起脸询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石清豫刚开始还支支吾吾的不敢说,他知道姐姐肯定又要将他狠骂一顿,磕磕巴巴说出外头如今的流言与他有关,果然见姐姐的脸色顿时变了,惨白的像是一张纸般。
“你……你说外面的流言是你说的!”
皇后努力压抑着声音吼出这句话,脑中瞬间回放着刚才皇上眼里、嘴里的怒气,以及说起那个传播流言之人时如同看死人般的眼神。
这件事非同小可,弟弟这回的祸怕是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