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成为人生赢家的对照组[快穿] > 第277章 第两百七十七章清穿文世界37

第277章 第两百七十七章清穿文世界3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过多久, 外面就传来了禀告声,“太上皇,皇上和直亲王,懿郡王, 十三贝勒, 十四贝勒到了。”

“快要他们进去。”康熙的声音有点激动, 可见虽然面上不显, 但心里还是想念这些儿子的。

打头的是雍正, 这没什么好说的。跟在雍正后面的,是一位略显沧桑的中年男人, 皮肤被海上的太阳晒得黝黑, 脸上也多了不少褶皱, 但神情中的意气风华是瞒不了人的。

花了三年的时间训练水师, 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占领琉球, 打下马六甲海峡。直亲王战功彪炳, 意气风华才是正常的。

跟在他身后的是十三贝勒和十四贝勒,两人一样变黑了不少, 但相较以前更加健壮有力, 眉目间都是一往无前的锐气。

康熙看了忍不住颔首, 三个儿子都不错,虽然黑了也瘦了, 但胜利的光环让他们此刻如此耀眼。

雍正进来后, 先给太上皇和太后行礼,然后坐到康熙下手的位置。

直亲王三人跪下给康熙磕头,“皇阿玛,儿臣等人幸不辱命!”

“好好好!”康熙连道三声好,然后亲自扶他们起来, “吾家巴图鲁,当奖!”

“那可太好了,皇阿玛,我看中了您私库里那把长刀很久了,不如就奖给儿子?”十三凑趣道。

十四立刻跟着开口,“还有我还有我,皇阿玛以前那张弓,我已经能全部拉开了,皇阿玛可说了,只要我能拉开,就赐给我。”

“没问题,梁九功,还不给你主子们找出来。”康熙高兴得哈哈大笑。

随后他们又向太后和太妃们见礼,兄弟们互相问好。

激动过后,众人这才坐下来,开始说起了正事。

太后带着太妃们告辞,留出空间让他们说前朝的事。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女子为官,太后们参与朝堂,按说也不算什么了。

只不过太后她们都习惯了,就是让她们说,她们也不会有好的建议,与其无聊地待在这里,还不如一起出去消遣消遣。

洛霜随着她们一起出去,反正她该知道的,已经知道了,有卫其轩这个掌控大局的存在,她的消息比各位王爷还灵通。

平复了心情,直亲王开始说起海上的事。

“起初,招兵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资金充足,招来的人还能挑拣着把一些不适合的排除出去。那些人在水上训练得也很不错,可训练毕竟是在靠岸,水流较缓,适应起来很快。可真正等上了战场才知道,海上的风浪可大多了,不仅站立困难,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晕船。之前的训练不说完全没用,但效果大打折扣。”

“这样的军队拉出去肯定不行,不说打战了,就是出去兜一圈威慑一下,都要防着被人看出问题,然后被偷袭。还是十三想了一个法子,解决了晕船的问题。等士兵们适应之后,就在海船上操练起来。海上打战和陆地非常不一样,像冲撞,接舷战,还有下海弄穿船底这些基本的,都需要靠士兵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技能。这个不是短时间内能训练好的。我们在训练的同时,也让他们互相打配合,因为海上的不确定性,颇费了一番功夫,才做到令行禁止。”

“不过训练也是有成效的,在接触到海盗之后,伤亡非常小。海盗依赖他们的船小灵活,喜欢分散逃开,然后一次次骚扰侵袭,让人烦不胜烦。十四就带了一队人,专门追踪他们,然后各个击破。在扫荡了附近能藏人的所有岛屿后,算是清理了零散的海盗。”

“之后大炮造好后,我们就正式和琉球接触。那边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掌控者,虽然也有国王,但实力较弱,再加上人员复杂,不仅有当地的土著,也有明朝时期逃难过去的,大清成立后,去淘金的也有,这些人各自组成了一股势力,互相争权夺力。另外,我们还发现了倭人的轨迹,这些人在几方势力间左右逢源,借着商人的名义,占据了码头等交通要道。而且他们和那些被我们剿灭的海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利用大炮,我们仅仅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琉球,可治理方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那里的人都是软骨头,你强硬他就妥协,然而背后小动作不断。而且一旦你表现出温和,他们就敢拿腔拿调,蹬鼻子上眼。”

“有一次,我们打进一个城池,是一个汉人比较多的地方,当地的城主居然想要拿那些汉人威胁我们,如果不退出,就把那些汉人杀光。当时儿臣是真的有点为难,毕竟大清汉人最多,要是被他们知道,我们在琉球不顾汉人的安危,势必会造成恐惧。再加上船上的士兵以汉人为主,有些甚至和琉球那些汉人,有着沾亲带故的关系。”

“还是十三弟机灵,假装妥协后,夜晚带着士兵突袭城主府,直接把城主斩首。那个城还挺大的,可城里的百姓过得苦,全因为那个城主残暴,横征暴敛,百姓们苦不堪言。我们从城主府抄了大量的黄金。”

康熙点点头,这事他知道,那些黄金后来都换成了粮食和布匹,重新运回了琉球,用来收揽当地的民心,已经雇佣当地百姓建设城池。

“百姓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感激,也主动地把户籍改成了大清山城,开始以大清的百姓自居。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说大清官话,学大清的文字,最后真正成为大清的属地。”

“琉球那边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全部打下来后,儿臣三人很是杀了一批人,把地方军也杀得七零八落,成不了气候。剩下的人都不敢再反抗,至于之后,还要派过去的官员好好安抚,然后把当地的势力收服。”直亲王总结道。

康熙和雍正点点头,这些经过他们已经通过折子知道了,今天直亲王的讲述,让他们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两人就原本还有点模糊的问题,再次询问直亲王,比如细节上的势力如何划分,当地使用什么语言,对大清的感官如何,还有百姓的生活来源,阶级划分等等。

直亲王一一解答,十三和十四在旁边补充,等说得差不多了,就轮到了理亲王询问。

关于政治制度改革,文化入侵和经济制裁等方案,都是他在负责,也是第一次拿出来实行,他总要知道效果的。

直亲王想了想,不确定地看向十三,他之后就把心思放在了马六甲海峡,很少关注琉球了。

十三接触到大哥和二哥的眼神,默了默,他知道的也不多,只不过好奇了解了一点,“大概的情况还需要派遣过去的官员汇报,就我知道的,官府已经改用大清文字了,满汉两种语言。然后学宫里也开始教授汉学,另外,琉球第一家报纸已经开起来了,内容都是宣传大清的,大清百姓生活幸福安康之类。并且街上增设了很多读报的地点,每天都有人在那里给不识字的百姓读报,让他们对自己成为大清子民产生认同感,并且知道成为大清百姓后,能过更好的生活。”

卫其轩点点头,“报社和官员是第一批入驻的,只要持续不断地洗脑,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生活在变好,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另外那边的良种确实不错,又有许多这边没有的蔬菜和水果,目前食物加工厂已经办起来了,加上那边棉花种植非常方便,阳光充足,还有橡胶等非常实用的经济作物,相信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理亲王点点头,把攫取到的信息记下来,打算回去好好琢磨一下,把之前的计划再完善一番。

见这一截过去了,直亲王又开始说起马六甲海峡的事,“那边会更复杂一点,当地势力盘根错节,而且和琉球不一样,他们都是善于海战的,而且相当部分都是海盗转变而来。其中有一个鲨鱼帮的组织,就有上百条大船,其下青壮年超过了万数。他们盘踞在交通要道上,收取过路船只的费用,另外他们也做烟草和□□的生意。”

□□这东西,大清已经有了,只是海上贸易风险极大,之前大清又禁止民间海贸,所以流传过来的是比较少的。

但经过洛霜和卫其轩的提醒,雍正等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的危害,在大清范围内禁止□□的出现。

一旦发现,就直接抄家灭族,为了让百姓们知道其危害,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举报,他们还在每个地方,都展示了吸食□□的后果。

在这样的有力打击下,□□在大清的版图上几乎灭绝。

不想这会儿又听到了这玩意儿。

“□□?都卖到什么地方?卖得多吗?”雍正追问道。

“挺多的,鲨鱼帮□□控制自己的帮众,然后让他们去自己的家乡售卖,并发展下线,范围波及整个沿海。他们利用□□的暴利,不仅配备了新式的武器,还收揽了大笔的金钱。我们在大鲨鱼帮的时候,就发现一直会有当地的百姓骚扰我们,并且给鲨鱼帮传递消息,虽然没带来多大的困扰,但也给了鲨鱼帮的头目一点时间,让他们跑了。最后鲨鱼帮打下来,我们在仓库里发现了大量的□□和金银,但一些重要的资料不见了,这给我们打击其他势力,造成进一步的麻烦。”

鲨鱼帮不是盘踞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最大的势力,确实是最顽固的,因为至今还没找到他们□□的来源,这个不摧毁,他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发展帮众。

毕竟□□这种东西,一旦染上,就再也离不了了,而且意志再坚定的人,都不能与之相抗。

卫其轩敲敲桌子,“如果找不到来源,那就说明一点,那是他们自己造的。这东西其实并不难造,只要种植一片罂粟花,然后提取,很容易获得。大伯可以写信,让那边的人根据罂粟花的习性找种植地。只要把这个摧毁,再截断他们的商路,很快就能显出原形。”

无论鲨鱼帮的头目隐藏在哪里,只要没了□□的供给,他手下的那些人就藏不住了。

直亲王脸上闪过一抹恨意,“好,就是放火烧山,也不能放过他们!”

继鲨鱼帮之后,直亲王又和其他势力对上了,那些人自己也争权夺力的厉害,但面对大清水师这个外来的势力,是更加防备的。

哪怕被直亲王等人打下来后,成为了俘虏,他们都能偷偷搞事,给别的势力,甚至是敌对势力传递消息。差点让直亲王吃亏,好在他们三人是经过严格教导的皇子,和那些野路子是不一样的,军纪和军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才没让敌人渗透进来。

后来直亲王才知道,原来这些势力间的错综复杂关系,是因为他们手下的人,牵扯不清,因为这附近海域的连年不安稳,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台,导致老百姓们习惯了朝三慕四。

今天可以成为你的手下,明天也可以成为他的手下,甚至帮你做事的时候,也顺便帮他做点。

不是本地人,你都分不清他是属于哪一个势力,或者是自己拉了一些人,自成一派。

这也就算了,百姓们为了分散风险,会让家里人加入不同的组织,再加上他们婚姻观念,家族观念的意识薄弱。

很多男男女女凑到一起,享乐过后生下孩子,就随便找个收人的地方一扔了事。

父母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谁,孩子也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说不定转个身,还能碰到自己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说他们有感情,为了抢占地盘,可以直接干仗。说他们没感情,又可以为了所谓的亲情,瞬间反水。

总之,极其地复杂!

他们不能拿大清的百姓来类比,在大清,你掌握了父母去威胁孩子,或者掌握了孩子去威胁父母,大体是可以的。

或者你说服了一个宗族的族长,他会带着全族人来投靠你,因为在乎族里的人,大家都会认同不背叛,不然连累别人遭遇,会成为一族的罪人,死后都不能进入祖坟,这是很严重的惩罚。

可在马六甲那里是行不通的,他们下船是百姓,上船就是海盗,可无论在船上还是船下,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很少有人会考虑身后事。

所以能维系关系的唯有感情,可感情这东西,又是最不把稳的。

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直亲王是真的吃了几次亏,才摸清楚了当地百姓的思维观念,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才让后面的战事变得顺利。

可打下来之后的治理,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首先,就要让他们分批聚拢在一起生活,不能让他们乘船四处漂泊。其次,文化入侵和经济管控也要跟上,最后是下一代的培养,只要让下一辈的孩子们,说大清的话,看大清的文字,认同大清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让大清在那块地图上扎根。

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在此之前,军队就不能撤出,也必须有厉害的官员就任。

好在不破不立,在直亲王的火炮下,那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重新建立虽然需要时间,但阻力也相对会较小。

直亲王讲完,就轮到九阿哥了。

这五年间,他一共出海三次,即便没出海的时间,也依然在厦门和广州等地筹备海关。

虽然真正的建交要从今年开始,但之前来往的船只已经不少了,以往的十三行已经不适合现在海贸的发展,海关建设势在必行。

“我带回来的那些物品就不多说了,等整理好会给皇阿玛,四哥和二哥呈上详细的名单和用途,你们斟酌着使用。如果有特别好或者特别需要的东西,可以记下来,我让人重新购置。我想说的是,西方确实和弘盼说的一样,开始进入了工业蓬勃发展的阶段。有一种珍妮纺纱机的机器,能造出大量的棉麻布。我想办法买了一台,研究过后发现,比弘盼媳妇弄出来的还差了不少,暂时不用太担心。那机器我也带回来了,笨重得很,也很大,用起来其实很不方便,要好几个人一起操作。”

“后来,我发现了其中有一家工厂运用上了蒸汽机,那是可以带动机器自动运转的东西,目前看效果很差,比人力还差,因为运用途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可以改良的,给他们一点时间,蒸汽机一定能发展得更好,这个我花了很多钱,找到了设计的人,买来了图纸。弘盼侄儿不是一向擅长这些,你可以看看。”

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一张纸,递给卫其轩。

卫其轩接过,看了一眼,确实是蒸汽机的图纸。

目前上面的构造,还是比较落后的,原理也没完全吃透,只有一个大致的模型。

他拿出纸笔,就着这张图纸,修改了一下,就做出一个还算完善的新图纸。

根据这新图改良,能把原先有的问题都去除,真正运用到生产上。

画完之后,卫其轩递给康熙,“蒸汽机是动力系统,它能循环往复地使用,比人力节省很多时间,能大规模地带动机器,生产产品。另外,这一种自动动力,可以做到人力做不到的事,如果运用到拉车上,不仅能提高运速,也会比人力和马匹运送得更多。缺点是离不开锅炉,所需要的原料也多,而且工作途中,容易出现断层,稳定性不够。”

虽然这样说,但康熙等人已经听出了其中巨大的能量。

康熙皱眉,“照你这么说,工厂有了这个作为动力,就不需要人工了,那可不行。”

要是工厂不需要工人了,那会有多少人失去工作?这会造成社会的动荡。

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办了五万家以上的工厂,招收的工人超过了六十万,要是换成了机器,那这六十万人该怎么办?

“这个倒不用担心,产业升级后,会让工厂扩大,需要的工人反而会更多,只不过由以前的力气活,变成了更加需要脑子和动手能力的工作。而扩大生产就需要能源和市场,能源不能仅从大清的土地上挖掘,不然有再多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大的地盘。至于市场,九叔不是已经打通了西方各国,把产品倾销给他们,也是一种方法,再加上南亚和东亚,只有产品不够的,不存在没人购买的情况。另外,美洲那边还有大片的广阔土地,无论是材料来源,还是市场都是不缺的。”卫其轩道。

此时的北美洲还是英属殖民地,也差不多是这时候,北美将发表独立宣言,脱离英国的掌控,再过不久,就会成为独立的国家。

可独立之后,不代表就安稳了,还有连年不断的战争,大的像南北战争,小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小规模对抗。

在这样的局势下,是外来势力插手的最好时机,也是他们能获得地盘,打好合作的关键时期。

战争意味着摧毁,也意味着大笔大笔的金钱,所以他们自己生产的商品压根就不愁卖。

康熙点点头,“你们有规划就好,至于这个蒸汽机……之前弘盼说这个可以作为交通的动力?”

“没错,等研究出来,就可以在交通上推广,到时,从南到北,就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了,半月可达,目前的海船靠的还是人力,等又了蒸汽机,速度能提高好几倍。”卫其轩道。

康熙点点头,“那你们可得快点做出来,出来后,我这个老头子也坐船出去溜达溜达。”

康熙从来不是闲得住的人,以往他还是皇帝的时候,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待在京城就不错了,不是南巡就是北巡,安抚完蒙古,还要安抚江南,累就不说了,关键是耗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