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秦倌(1)(1 / 2)
“这样一来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民众接收到的内容更加精确,没有中间的宣传导致更变意思的环节,可以极大的杜绝流言蜚语的形成。”
梁成解释的很耐心。
说到底,秦倌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东西。
如果不详细说明,纵然是张远跟马忠这样的智者,也很难理解。
现在好了。
几位大臣心领神会,纷纷做出幡然之状,连连点头。
“陛下圣明呐,如此办,最好。”
刑部尚书刘禹州开口道:“秦倌开办之后,朝廷六部的情况也对民众开放,老百姓随时都知道朝廷的政令跟时政事务。”
“居民相亲,便最好不过。”
“秦倌的覆盖面更广,比之前的圣旨跟布告更加方便,更加亲民。”
“是啊。”
杨迁跃也附和道:“如此一来,确实能解决眼下的麻烦,利于文武关系的协调,更利于言论的统一。”
比如康绍宁引发出来的一系列事端。
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
那些以康绍宁为首的文人们之所以拥有地位。
就是因为他们具备话语权。
能说会道,属实是挑唆了一部分百姓。
现在有了秦倌,就最大限度的减弱了他们的存在感。
皇帝陛下果然是神人。
轻而易举的就指定了平息舆情的策略。
“朕已经制作了建议版面,诸位不妨目睹一下。”
梁成示意张远取来,传递给在场官员。
这玩意,就跟黑板报一样。
目录分类极为精细。
众人越看,越是情不自禁的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陛下早就做出了应对之法。
没错!
梁成下定决心让刘承柱带着太岁军去抓捕康府的文人们之前。
就已经想好了万全之策。
作为拥有上帝视角的先知。
梁成知道读书人的嘴有多么厉害。
更知道流言蜚语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所以,他就是要控制舆论。
掌握舆论,并且主导舆论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归根结底,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
只要为民,就要宣传赞美。
谁要是与民夺利,迫害百姓。
那就要揭发出来,严惩不贷。
以公正严明,整顿朝野。
如此就不存在百姓对士气一无所知,盲目跟风跟朝廷作对的情况了。
兴办报倌,是
梁成以前就考虑过的政策。
只不过,他当时作为肤施郡的郡守。
提出这些意见,压根就不可取。
无需得到炎煌帝的认可。
只怕当初的宰相康伯仲就会无情拒绝。
所以当年的条件不允许。
现在梁成自己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