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西游记》幕后大功臣(1 / 2)
坐在台下,顾北能清楚的看到许静清老师红了眼眶,拿着话筒的手,试着抬了几次又垂了下去。
剧组的演员、工作人员见状,立刻又送上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感谢大家!”
许静清平复了一下心情,努力控制着不让泪水滑落。
人们在听《西游记》插曲的时候,只觉得好听,可谁又能想到,作者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会有多么的痛苦。
要让领导满意,要让导演满意,要让观众满意,最重要的还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大命题已经有了,就是要紧贴《西游记》的主题,可是,要怎么创作呢
《红楼梦》的曲作家王利平老师,好歹还有曹雪芹的诗词来作为参考,可许静清什么都没有。
音乐作为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贴合《西游记》的主题,必须深入研究《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创作。
说起来简单,可问题是,一丁点儿可以参考的资料都没有,整天盯着《西游记》的原著看,难道就能盯出来曲子
王利平老师在回忆创作过程的时候,用到了“痛苦”这个词,许静清老师更甚,那段时间,对他而言简直就是折磨。
不但创作的过程备受折磨,当他把曲子拿出来之后,更加煎熬。
“大家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让杨导来回答更合适。”
老太太,您可千万别点我。
本来顾北是想要将访谈节目放到明天进行的,可央视那边的演播大厅的录制计划已经安排满了。
同时,摄像机的镜头也转了过来。
一直到临近10点钟音乐会才结束,不过这次的西游再聚首活动还没完事儿。
“大家每天凑在一起开会,从怎么改编,创作方向,人物形象定稿,还有很多要定下来的事,我现在还记得,那时候除了我和彭丽之外,其他人都是大烟枪,每天开会都要通几次风,可就是这几个人反反复复的开会,定下了很多关键的细节。”
“答案是谁呢”
顾北和李诚儒坐在一块儿,一边看一边跟着笑。
开场白过后,剧组的主创一组一组的被请上台去接受访问。
杨婕导演扭头看向了观众席,似乎是在寻找,很快目光就锁定在了顾北的身上。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顾北的身上。
许静清老师此前说过,要向顾北表示感谢,毕竟要是没有顾北的话,这场音乐会也举办不起来。
“另外,还要感谢广大观众,能够喜欢《西游记》,喜欢《西游记》中的每一首插曲,因为有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这些曲子才能一直传唱下去。”
太多的人不满意,太多的人不理解,所有人都在批评他,提出的要求也是千奇百怪,那个时候,如果没有杨婕导演的支持,许静清老师或许已经放弃了。
很快,杨导作为剧组的核心也被请了上去。
“杨导,您……要是累了,就眯一会儿”
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回忆当年的一些趣事。
顾北说着,朝观众席上的老同事们鞠了一躬。
这下想躲都没地方躲了。
这边的导演组早就准备好了,就等他们到场。
谁的贡献最大
这还要排名吗
一首插曲40块钱,当时放眼全中国,都没有这么便宜的价了。
以前的央视,所有编导都要为每天的节目发愁,因为根本就没那么多可以播放的内容。
杨婕导演坚定的回答:“没有,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领导既然把工作安排下来了,我唯一的念头就是完成,而且,那个时候,小日子拍了一版《西游记》,各种胡编乱造,大家伙的心里都有一股子气,想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看看咱们中国的西游文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所以说,那个时候,对于这项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当时他说,其中有一句‘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应该改成‘悄悄问哥哥’,大家都知道,剧中我们美丽的女儿国国王称呼唐僧的时候,就曾用到过御弟哥哥,我一听,肯定不行啊!唐僧是出家人,怎么能用哥哥,这样太不严肃了,后来他又连着跟我说了好几回,我都说不行,肯定不行,最后定下来的还是‘悄悄问圣僧’,要说分歧,就这么一次。”
接下来的环节是李诚儒在台上对许静清老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采访,问题不多,两三个就足够了,创作历程是要简单说一下的,另外就是提两个轻松一点儿的问题,不要让音乐会的气氛太沉重。
顾北这样岁数小的没啥问题,可杨导毕竟年事已高,顾北还真担心老太太扛不住。
等到所有人落座,节目录制工作立刻开始。
这场节目的主持人是央视的两个新人主持,看着面熟,只可惜叫不上名字。
啥
听到主持人这个问题,顾北都愣住了。
《女儿情》这首插曲的词作者正是杨婕导演。
“听说您在创作的时候,还曾经和杨婕导演发生过矛盾冲突,许老师,有没有这事啊”
主持人看着顾北,也惊讶于顾北的年轻。
这次台里能为他们临时调整计划,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刚刚还觉得有点儿不服气的几个人,立刻没了别的想法。
老太太回答了两个问题,接着主持人又问道:“当初拍摄这样一部神话剧,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的条件非常简陋,您有没有过打退堂鼓的时候”